诊杂病生死脉歌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止犹代脉也。脉来五十动而不见一止者。无病也。五十配天地造化之数。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五十乃备。一乃数之始。十乃数之极。人之脉息。昼夜循环。五脏脉一动循一脏。
五动循环五脏。遍五十动。是十次五数。循环遍则数皆极处。而不见止者。五脏皆平。故无病也。
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五一止一年殂。
以下有止看暴病。
四十动而见一止者。是一脏欠动脉之极数。故知一脏绝也。先绝肾经。何以言之。夫天一生水。肾属水。生成之一数也。人之五脏所生。先生乎肾。肾水主肝脉。肝木生心火。命门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所以先绝肾。期应四年而死。三十动而见止者。两脏欠动脉之极数。
是知肾与肝二经无气。期应三年而死。二十动而止者。三脏欠动脉之极数。是肾肝心三脏无气。期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脾肝心四脏皆无气。期应一年而绝也。
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
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夫寸口者。右手气口也。内经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
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变现于气口。又曰。脉会太渊。寸口是太渊穴也。是知寸口为脉大会之处。故能决断五脏六腑生死吉凶矣。

- 诊杂病生死脉歌《寿世保元》
- 诊杂病生死候歌《脉诀刊误》
- 诊爪甲法《形色外诊简摩》
- 诊杂病生死候歌《脉诀乳海》
- 诊知是痈疽法《千金翼方》
- 诊杂病脉《千金翼方》
- 诊指纹《中医名词词典》
- 诊原篇《外经微言》
- 诊指纹《中医词典》
- 诊余随笔《医学衷中参西录》
- 诊指纹《厘正按摩要术》
- 诊有十度诊有阴阳《类经》
- 诊诸病证脉法《全生指迷方》
- 诊有大方《类经》
- 诊诸杂病生死脉候歌《脉诀刊误》
- 诊痈疽有脓法《千金翼方》
- 诊足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 诊痈疽发起处《千金翼方》
- 诊坐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 诊一岁病证相同《医学纲目》
- 枕《中医词典》
- 诊要经终论篇《疡医大全》
- 枕材《证类本草》
- 诊要经终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枕大神经痛《神经病学》
- 诊要经终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枕矼(gōng)法《中医词典》
- 诊要经终论《素问悬解》
- 枕骨《经络全书》
- 诊要经终论《素问悬解》
- 枕骨《中医词典》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