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论

《症因脉治》书籍目录

秦子曰∶余着《伤寒大白》书,内立二十七总论,七十二症治,并详解仲景原文汇聚于各症之下,详且悉矣。今着大方杂症,又何必多赘。但仲景《伤寒论》中,中寒伤寒,同卷立名,虽已注明直中阴经者为阴症,传入阴经者为阳症。后人不知,往往于阴经之阳症,混以阴症名之,误投热剂,都致不救。余今以直中阴经之寒症,名曰中寒,另立一条。寒伤阳经之热症,名曰伤寒,亦另立一条,使展卷了然,而无阴阳误治之弊矣。

【伤寒之症】头痛身疼,腰脊强直,恶寒发热,此太阳经表症也;目痛鼻干不眠,眼眶痛,或口干,或呕吐,此阳明经表症也;寒热往来,口苦胁痛,耳聋而呕,此少阳经半表半里症也。以上皆三阳经表症也。若阳经热邪不解,传入于里,恶寒身痛未除,又加小便不利,此太阳经里症也;若恶寒身痛头疼悉除,脉沉数不浮,皮肤不热,口渴唇焦,引饮消水,小便赤,大便结,潮热谵语,手足多汗,此阳明之里症也;若口干咽燥,渴而消水,或自利纯清水,心下硬痛胀满,不大便,此阳邪传入少阴里症也;若手足自温,或发身黄,或腹满实痛者,此阳邪传入太阴里症也;烦满囊缩,下利谵语,腹中痛,失气,或厥而有热,此阳邪传入厥阴里症也。

以上皆三阳经之热邪,传入阴经而为里症者,经虽属阴,症则阳症。若初起两经见症,或三经皆病,名曰合病;若是一经先病未罢,而又见一经者,名曰并病;凡此皆伤寒症也。

【伤寒之因】其人腠理空疏,偶值时令之寒,入于肌表,郁而发热,此冬月伤寒致病之因也。若热令之人,内有积热,又因非时之暴寒,外束皮毛,亦令人头疼身痛,恶寒发热,此即三时之寒热病也。

【伤寒之脉】浮大为表,沉数为里。左关浮紧,寒伤太阳。右关洪长,病在阳明。左关弦数,病在少阳。沉数实大,阳明里症。沉数细疾,三阴里热。

【伤寒之治】头疼腰痛,脉浮紧,无汗恶寒,太阳经寒伤营也,仲景冬月麻黄汤,家秘用恶寒身痛发热,又加小便不利,此热结膀胱,乃太阳经里症也,仲景冬月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汤。目痛鼻干不眠,脉弦长,阳明经表症也,宜汗之,冬葛根汤,余月葱白葛根汤。口渴消水,昼夜皆热,六脉洪数而长,阳明经半表半里症也,宜清之,干葛石膏汤。口燥舌苔黄,脉沉数而长,阳明之腑,里症也,未见腹痛便结等下症者,凉膈散清之;若下症悉具者,三承气汤选用。若寒热未除,口苦耳聋,或呕吐胸满,尚在少阳经,未入里也,小柴胡汤。若阳经不解,传入三阴,乃是阴经之阳症,口燥咽干而渴,腹不胀,便不结,宜清里热;若腹胀不大便,或自利纯清水,心下硬痛,此热传于少阴也,有下症者,大小承气汤选用。夫阳邪传入少阴,直至口燥咽干,内水将竭,不得不急下之,以存津液也;若手足自温,发热身黄,腹满大实痛者,此热邪传于太阴也,仲景不设承气汤下法,而立桂枝大黄汤下之,以太阴脾经为纯阴之脏,且太阳之邪,传入太阴,故用桂枝太阳之药,协大黄之功,即散太阳之表邪,复清太阴之里热。烦满囊缩,脉数而厥,先热后厥,此热深厥亦深,热邪入于厥阴经也,仲景不用大下;盖先见发热,后乃发厥,手足既已厥冷,不合大下之法,故立小承气汤,以示轻下之意,待其手足自温,然后再议清热之药,庶为缓转得宜。按伤寒里症有四经,一曰阳明,一曰少阴,一曰太阴,一曰厥阴。在阳明者,阳经之热病也;在三阴者,乃阴经之热病也,故三阴之下药,稍轻于阳明也。若热邪虽已内传,然未有下症,即热在阴经,但可清之,未可下也。如手少阴热极,神昏不语,如醉如痴,不用承气,止用导赤各半汤、泻心等汤。是以下法,必要确见腹胀痛,大便结,时下矢气,欲便而不得便,手见自汗时出,皮肤不热,面无赤色,舌上有黄黑干胎,方可用下;若见一些头疼身痛。恶寒发热,手足未见自汗 ,即为表邪未尽,不可下也。总令腹胀便结,不得不下。亦止用大柴胡汤,不可用承气,即用小承气,亦加柴胡、干葛、羌活,仍治三阳各经见症之表药,庶里热得清,而表邪有升散之药,不致内陷。此用下法而不碍表邪,似下法,实和解之法也。此章伤寒,别明阴症阳症两条,故略注大纲条目,若细细治法,另注《伤寒大白》书中

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陶氏加川芎防风、羌活。

桂枝汤

桂枝 白芍药 麻黄 甘草

陶氏以葛根易去麻黄。

按∶以上二方 仲景治西北方冬令伤寒之方;南方三时不宜用者。

羌活败毒散 此方治无汗发热,代麻黄汤者。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防风 荆芥 甘草 川芎

口干渴,去川芎、易干葛,兼清阳明。

羌活冲和汤

羌活 黄芩 防风 苍术 川芎 生地 细辛 白芷 甘草

唇干口渴,去川芎、细辛,以干葛易白芷。胸前饱闷,去生地,加枳壳

家秘冲和汤 此方治自汗发热,代桂枝汤

羌活 黄芩 防风 生地 白芷 白芍药 甘草

寒热,加柴胡;眼眶目痛口渴,加葛根,去白芷;小便赤,加木通;渴而有痰,加天花粉;渴而消水,加石膏;吐呕,加半夏;痞满,加枳、连。

以上三方,其败毒散,治太阳经纯是表邪之症也;其冲和汤,治太阳经表有邪,里有热,用此和解者也;其家秘冲和汤,治太阳经汗出,热不减之方也。

羌活木通

羌活 木通

二味同煎。

干葛汤

干葛 桂枝 麻黄 白芍药 甘草

陶氏以升麻易麻黄;里有热,加石膏;时寒时热,加柴胡;恶寒身痛,加羌活;头痛,加川芎。前方去麻桂,加荆芥葱白,名葱白干葛汤。

干葛石膏汤

干葛 知母 石膏 甘草

心烦躁,加麦冬竹叶;呕而多痰,加半夏;烦渴痰多,加花粉;小便涩,加木通、灯

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胸热痞满,去人参,加川连、枳壳;渴,去半夏,加花粉。

凉膈散

山栀 黄芩 川连 天花粉 连翘 薄荷 桔梗 甘草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枳实 浓朴

芒硝,即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家秘加广皮。

桂枝大黄汤

桂枝 大黄 白芍药 甘草

导赤各半汤中风

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要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太阳篇曰,初起病时,发汗不彻,则转属阳明而病不解,但坐,以汗出不彻之故,再当发汗则愈。以身表发热,未有不出汗而能凉者,若汗虽出而仍干,到底出汗不彻,而热不退,必得时时有汗,邪热方解。若不分方宜,概以北方麻黄桂枝汤,治南方温热之症,则犯火闭无汗,而热愈甚。又有表邪烦热,失用解表,误用寒凉,则胃阳抑遏,不能敷布作汗。又有外冒表邪,内有痰饮食滞,误用寒凉,凝结胃阳,岂能作汗外解。夫发汗以治发热,人人知之;然发之不效,以其未知发汗之真诀在何处,前书未有发明,后人愦愦到老。谁知《伤寒论》首条用麻黄汤,治无汗发热,气逆喘满,独加杏仁,以理肺气,默示肺气壅遏,则皮毛闭郁,不能作汗,此开发肺主皮毛,润肺气为发汗之真诀。又以桂枝汤,治有汗之发热,方下注明服药后,食稀粥以助药力,此默示发热之症,必胃气空松,方能敷布作汗;若汗出而邪不散,以桂枝汤解肌散邪,助以稀粥,则胃阳敷布,汗出而邪亦散。可见有汗之症,胃无凝滞,可食稀粥;无汗之症,胃家必有壅滞凝结,决不食稀粥,此开发胃主肌肉,疏利胃气,升发胃阳,为发汗之真诀。然此暗度金针,非精思不觉者。至于头汗条中,则明言但头有汗,遍身无汗,皆系水饮瘀热,凝结中焦,胃阳不能通达,隔绝周身升降之道路,故遍身不得出汗,治以宣发胃气,疏通经络,余今化立败毒散中加枳桔桑皮,宣通肺气,治风寒壅肺,喘逆发热无汗之症;此从麻黄杏仁理肺发汗中,化出治法。又常以败毒散中加枳朴半夏广皮,疏散胃滞,宣扬胃气,以治痰涎食滞,凝塞中焦,腹满发热无汗之症,此从头汗条中,及太阳表症,心下有水饮,用小青龙汤,化出辛散水饮,宣发胃阳,敷布作汗之真诀,一名理肺发表汤,一名平胃发表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症因脉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症因脉治》书籍目录
  1. 伤寒总论《症因脉治》
  2. 伤寒总论《寿世保元》
  3. 伤寒总论《伤寒六书》
  4. 伤寒总括五法《幼幼集成》
  5. 伤寒总名《景岳全书》
  6. 伤寒总诀治法《伤寒捷诀》
  7. 伤寒总说《思考中医》
  8. 伤寒自解证《伤寒九十论》
  9. 伤寒足痛《奇效简便良方》
  10. 伤寒自汗《幼幼新书》
  11. 伤寒卒病论集《伤寒论》
  12. 伤寒自汗《冯氏锦囊秘录》
  13. 伤积《中医词典》
  14. 伤寒注论《温病条辨》
  15. 伤积《活幼心书》
  16. 伤寒主治四字论《医学心悟》
  17. 伤积《活幼心书》
  18. 伤寒诸症《奇效简便良方》
  19. 伤积《幼科折衷》
  20. 伤寒诸证所属(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21. 伤津《中医名词词典》
  22. 伤寒诸方《寿世保元》
  23. 伤津《中医词典》
  24. 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伤寒补例》
  25. 伤筋《中医词典》
  26. 伤寒中热里热诗《医学实在易》
  27. 伤筋方三首《外台秘要》
  28. 伤寒中寒秘方《华佗神方》
  29. 伤筋概论《中医伤科按摩学》
  30. 伤寒中风秘方《华佗神方》
  31. 伤筋秘方《华佗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