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养良箴
养生之术。凡百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一有所偏。百病俱发。五劳七伤。损伤气血酿成阴虚。痰咳喘热。脉来涩数。病成虚怯。犹树根枯。治当补接。斡旋元气。滋阳枯竭神医妙手。庶免夭折。病者心坚。嚼钉咬铁。调摄经年。药饵千帖。妄想要息。房劳要绝。
恼怒要除。饮食要节。欲犯丝毫。噬脐莫及。洗心涤虑。谨遵成法。云林格言。非为浪说。
却病延年。千金秘诀。
一羊城马伏所。昔遘沉 。诸医罔效。召予治愈。遂成莫逆之交。万历庚戌夏。乃郎年二旬余。素禀清弱。酷嗜酒欲。频年遭惊骇。至今遂成虚劳之恙。召予至。诊其六脉。弦数无力其症潮热憎寒。盗汗如雨。时微痰嗽。手掌热而手指冷。心惊悸而梦遗。以上诸症。皆系肾水枯竭。心血干涸。相火上炎。熏克肺金。元气受伤。脾胃亏损。而脏腑气血皆耗惫矣。
余治以十全大补汤。看病加减施治。用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归、麦、酸、志。以补心血。用瑞莲丸、白雪糕。以补元气脾胃。每日如此服之。如弹天平一般。不可偏胜。倘万有一偏。则病剧不可复救药矣。何也。若偏于补阳药多。则阳旺而阴愈消。相火愈炽。则咽喉肿痛。生疮声哑之症。可立而待矣。若偏于补阴药多。而用地黄、当归。泥滞脾胃。不运而为痢泻。肿胀喘满等症生焉。所以用药。不可偏胜。有如此矣。余将前四药服之。旬日。颇有微效。分付病家。执此以往。调摄期以岁年。投剂积以千百。度可免危而就安也。
余缘有司召。遂暂离而去。殊料病家欲速即愈。更医。不审病由。误认为阳虚。辄投乌、附、参、 之类。数服。诸症消减。一家欣然。而反罪余用归、地之过。遂连进补阳之药。不半月而阳火愈炽。则喉痛声哑诸症出矣。病之至此。虽日进归、地数斤。亦无用矣。医者至此。急进人乳、童便以遏其火。将脾胃复惫。以致上热未除。而中寒复生。泄泻之病又作。
若两斧之伐一枯树。不数月而告终矣。吁。医者不悟妄治之失。病家不悔欲速之瘥。可胜叹哉。

- 摄养良箴《寿世保元》
- 摄养《脾胃论》
- 摄养为本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 摄氏—华氏温度换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麝《本草纲目》
- 摄食行为调节《生理学》
- 麝《本草衍义》
- 摄生之一(佚)《黄帝内经太素》
- 麝蟾丸《小儿药证直诀》
- 摄生杂话《吴医汇讲》
- 麝脐《本经逢原》
- 摄生要义(养生余录 下)《古今医统大全》
- 麝脐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摄生要言《急救广生集》
- 麝脐香《本草乘雅半偈》
- 摄生篇《古今医统大全》
- 麝肉《饮膳正要》
- 摄生类《类经》
- 麝苏膏《外科全生集》
- 摄生《医经原旨》
- 麝香《神农本草经》
- 摄生《顾松园医镜》
- 麝香《雷公炮炙论》
- 摄生《类经》
- 麝香《雷公炮制药性解》
- 摄领疮候《诸病源候论》
- 麝香《千金翼方》
- 摄领疮《中医词典》
- 麝香《药笼小品》
- 摄法歌《医宗金鉴》
- 麝香《本草经集注》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