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金口诀
真伤寒。世罕稀。多少庸医莫能知。仲景石函节庵泄。千金不易伤寒秘。方不同。法更异。
四时伤寒各有例。惟有冬月正伤寒。不与春夏秋同治。发表实表两妙方。用在三冬无别治。
真伤寒。真中风。表实表虚各自中。表虚自汗脉浮缓。疏邪实表有奇功。表实无汗脉浮紧。
升阳发表汗自松。背恶寒。背发热。头痛脊痛一般说。俱属太阳膀胱经。有汗无汗须分别。
有汗表虚无汗实。脉浮缓紧须分别。春夏秋。别有方。通用羌活冲和汤。
春温夏热秋治湿。随时加减细斟量。病症与冬皆相似。浅深表里脉中详。脉有浮。脉有沉。
半浮半沉表里停。有力无力表虚实。或温或下细推寻。更有汗吐下三法。当施当设莫留停。
两感症。日双传。一日太阳少阴连。肾与膀胱脉浮大。口干头痛是真原。二日阳明与太阴。
沉长之脉脾胃兼。目又痛。鼻又干。腹满自利不能安。三日少阳厥阴病。肝胆脉息见浮弦。
耳聋胁痛囊蜷缩。古人不治命堪忧。(今有方治两感症见后补遗)
陶节庵。泄漏方。不问阴阳两感伤。通用冲和灵宝饮。一服两解雪浇汤。更明表里多少病。
治分先后细推详。表病多。里病微。麻黄葛根汤最奇。表缓里急宜攻里。调胃承气急通之。
寒中阴经口不干。身疼发热自下利。脉沉细。又无力。回阳急救汤最的。都言两感无治法。
谁知先后有消息。结胸症候分轻重。双解六一二方觅。阳明症。不得眠。鼻干目痛是根源。
柴葛解肌汤一剂。犹如渴急遇甘泉。耳聋舌痛半表里。柴胡双解立苏痊。腹又痛。咽又干。
桂枝大黄汤可蠲。太阳发黄头有汗。茵陈当归汤独羡。无热自利是脏寒。加味理中汤最端。
时行疫病身大热。六神通解须当啜。小便不利导赤饮。下焦蓄血凭斯诀。一切下症并结胸。
六一顺气分明说。身有热。头无痛。面赤饮水不下咽。庸医误认为热病。岂知心火泛上炎。
自是戴阳多不晓。复元汤服得安然。汗如珠。眼似火。发斑狂叫误认我。病在三焦无人识。
三黄石膏汤最可。发斑之症先咳呕。耳聋足冷定无他。休发汗。愈斑斓。消斑青黛饮莫慢。
劳力感寒症又异。调荣养卫金不换。内伤血气外感寒。莫与伤寒一例看。身出汗。热又渴。
如神白虎汤最确。食积症。类伤寒。发热不恶寒。呕逆身不痛。头痛休疑谈。只消加味调中饮气口紧盛休变延。小便利。大便黑。桃仁承气对君说。热邪传里蓄血症。血热目利病妥贴吐血衄血另有方。生地芩连汤最切。阴格阳。难遍详。阴极发厥面戴阳。欲赴井中脉无力急救回阳返本汤。水不下咽瘀血症。加减犀角地黄汤。真中寒。真厥症。回阳救急汤连进阳毒发斑脉洪数。三黄巨胜汤之症。原无热。精采不与人相摄。热结膀胱休误下。桂苓饮子真奇绝。心下硬痛利清水。热积利症医莫测。又谵语。又作渴。身热黄龙汤莫错。口噤摇头名痉 。如圣饮内抽添诀。瘥后昏沉百合病。柴胡百合汤休越。亡阳症。过汗多。头痛振振病不和。筋惕肉 虚太甚。温经益元汤最和。男女劳复阴阳易。逍遥汤治脉沉 。脚气症。类伤寒。禁用补剂与汤丸。暑中伤热寒中冷。浮风弱湿脉之端。便闭呕逆难伸屈。加减续命汤保全。撮空症。仔细认。休认风症误人命。循衣摸床为症验。叉手摸胸不识人。只因肝热相伤肺。升阳散火效如神。睡觉中。忽言语。梦寐昏昏神不主。汤粥与之虽吞咽。形如中酒多不举。心火克肺越经症。泻心导赤汤急取。身热渴。不头疼。神思昏昏乱语言。小水不利大便黑。误投凉药命难全。病传心肺夹血症。当归活血汤最玄。夹痰症。类伤寒。寒热昏迷头又眩。涎退场门中为症验。七情内损伤之根。神出舍空乱语言。加味导痰汤可增。大头病。是天行。项肿恶寒热并煎。一剂芩连消毒饮。痰火喉痹尽安全。此是先贤千古秘。不是知音莫浪传。

- 伤寒金口诀《寿世保元》
- 伤寒解肌发汗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筋惕肉《轩岐救正论》
- 伤寒结胸痞满辩(详见琐言中)《伤寒六书》
- 伤寒筋惕肉治法《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伤寒结胸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禁忌《伤寒括要》
- 伤寒结胸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禁忌(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伤寒结胸方七首《外台秘要》
- 伤寒痉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结胸《幼幼新书》
- 伤寒九日以上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结胸《圣济总录》
- 伤寒灸之可否《续名医类案》
- 伤寒交接劳复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厥《圣济总录》
- 伤寒见血非弱症《理虚元鉴》
- 伤寒厥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伤寒百证歌》
- 伤寒厥逆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见风(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伤寒菌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伤寒兼症《医学心悟》
- 伤寒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伤寒兼有伏热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伤寒科《中医词典》
- 伤寒兼食毒《圣济总录》
- 伤寒咳《中医词典》
- 伤寒兼痧《痧胀玉衡》
- 伤寒咳逆《奇效简便良方》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