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五法

《寿世保元》书籍目录

汤剂。煎成清液也。补须要熟。利不嫌生。并先较定水数煎蚀多寡之不同耳。去暴病用之。

取其易升易散。易行经络。故曰汤者荡也。治至高之分加酒煎。去湿加生姜煎。补元气加大枣煎。发散风寒加葱白煎。去膈病加蜜煎。止痛加醋煎。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其发表攻里二者。虽前药取效。不必煎渣也。从缓从急之不同故耳。

膏剂。熬成稠膏也。药分两虽多。水煎膏宜久。渣滓复煎数次。绞取浓汁。以熬成耳。

去久病用之。取其始蚀力大。滋补胶固。故曰膏者胶也。凡可服之膏。或水或酒随熬渣。犹酒煮饮之。可摩之膏。或酒或醋随熬滓。宜捣数患处。此盖尽药力也。

散剂。研成细末也。宜施制合。不堪久留。恐走泄气味。服之无效耳。去急病用之。不循经络。只去胃中及肠腑之积。故曰。散者散也。气味浓者汤调服。气味薄者煎熟和酒服。

丸剂。作成丸粒也。治下焦之疾者。如梧子大。治中焦疾者。如绿豆大。治上焦疾者。

如粒米大。因病不能速去。取其舒缓。逐渐成功。故曰。丸者缓也。用水丸者。或蒸饼作稀糊丸者。取其易化。而治上焦也。用稠面和丸者。或饭糊丸者。取略迟化。能达中焦也。或酒或醋丸者。取其收散之意。泡半夏南星。欲去湿痰者。以生姜自然汁。取稀糊为丸。亦取其易化也。神曲丸者。取其消食。山药糊丸者。取其涩。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易循经络。

蜡丸取其难化。能固护药之味气。势力全备。直过膈而作效也。

渍酒。渍煮药酒也。药须细锉。绢袋盛之。入酒。罐密封。如常法煮熟。埋地日久。气烈味浓。早晚频吞。经络速达。或攻或补。并着奇功。滓滤出曝干。捣末别渍。力虽稍缓。服亦益人。为散亦佳。切勿倾弃。

补虚损症。宜少饮。缓取效。攻风湿症。宜多饮。速取效。凡丸药用蜜。每药末一斤。

则用蜜十二两。文火煎炼。掠去沸沫。令色黄。滴水成珠为度。再加水四两和匀。如此丸庶可晒干。经久不坏。或用重汤熬炼成珠。尤妙。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寿世保元》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寿世保元》书籍目录
  1. 药有五法《寿世保元》
  2. 药有四气五味《古今医统大全》
  3. 药有阴阳《医学集成》
  4. 药有轻清重浊《古今医统大全》
  5. 药浴《中医养生学》
  6. 药用气味所宜《古今医统大全》
  7. 药园《中医词典》
  8.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余无言医案》
  9. 药园生《中医词典》
  10. 药用根梢法《医学启源》
  11. 药园师《中医词典》
  12. 药用必明六化《古今医统大全》
  13. 药源性疾病《预防医学》
  14. 药引《医述》
  15. 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医院药学》
  16. 药引《中医词典》
  17.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医院药学》
  18. 药验论《研经言》
  19.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医院药学》
  20. 药学研究与药学教育《中国医学通史》
  21. 药源性中毒《预防医学》
  22. 药学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3. 药熨《中医词典》
  24. 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25. 药枕方《养生导引秘籍》
  26. 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医院药学》
  27. 药疹《急诊医学》
  28. 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医院药学》
  29. 药疹《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0. 药学人员配备管理的含义《医院药学》
  31. 药疹《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寿世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