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阴证胸痹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陈××,女,32岁。成都某乡,农民。

【病史】1g76年8月,妊娠期外感,头疼,身痛失眠,尤以胸背疼痛、胸中满闷为甚。因怕服药动胎早产,未治疗。产后七日,正值地震,露宿于外,病势加剧。先后到省市数处医院胸透,并作心电图、超声波等检查,均无异常,诊为“神经官能症”。1977年11月初来诊。

【初诊】胸部疼痛年余,痞满不舒,呃逆气阻。畏寒头昏,耳如蝉鸣,骨节酸痛,纳差多梦,行经腹痛,淤块甚多。舌质偏淡,苔黄滑。此为产前感受外邪,产后血海空虚,又受寒湿侵袭,寒凝气滞,胸阳痹阻,清阳不升,故出现胸痞,头晕、耳呜、失眠,身痛等证,亦即俗称之“月后寒”。法宜助阳化气,温经散寒。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处方

桂枝10克 炮姜30克 甘草15克 大枣20克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 吴茱萸10克 三剂

【二诊】上方服后胸痛减,头晕耳鸣好转,仍觉身痛,经前小腹冷痛。少阴阳虚,风寒湿郁闭未解,原方加减,兼佐活血化淤之品以调其经血。

处方

桂枝10克 炮姜30克 炙甘草12克 麻黄1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吴茱萸10克 血余炭30克 当归10克

嘱此方服至经行即止。

【三诊】上方服至四剂,月事来潮。经色、经量、疼痛均大有好转,胸痛、头晕、耳鸣、体痛、失眠、纳呆亦明显减轻。原方去炮姜、血余炭、吴茱萸,加茯苓安神渗湿之品。

处方

桂枝10克 生姜30克 炙甘草12克 大枣20克 麻黄1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辽细辛3克 茯苓15克 当归10克

上方服十余剂后,病基本治愈。1979年7月20日追访,近年来身体一直良好。

【按语】《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本例并无“心下坚,大如盘”之证,又非单纯水气所作,为何移用之?因此证系真阳不足,寒湿之邪乘产后阳虚而逆僭清阳之位,故不必拘泥“坚”与“盘”及水气之轻与重,亦可辨证投以本方。既解太阳之邪,又温少阴之经。阳气升,气化行,寒凝解,胸痹诸证自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太阳少阴证胸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太阳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4.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太阳少阴总论《伤寒恒论》
  6. 太阳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太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8. 太阳少阴《伤寒指掌》
  9. 太阳太阴《伤寒指掌》
  10. 太阳少阳证腰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太阳疼《奇方类编》
  12.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3. 太阳提纲《医述》
  14. 太阳少阳合病歌《伤寒百证歌》
  15. 太阳头痛《中医词典》
  16. 太阳少阳合病《中医词典》
  17. 太阳土《本草择要纲目》
  18. 太阳少阳并病歌《伤寒百证歌》
  19. 太阳为开《中医词典》
  20. 太阳少阳并病《中医词典》
  21.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2. 太阳少阳《伤寒指掌》
  23. 太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24. 太阳上篇正误《医宗金鉴》
  25. 太阳问答六《伤寒寻源》
  26. 太阳上篇存疑《医宗金鉴》
  27. 太阳问答七《伤寒寻源》
  28.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伤寒恒论》
  29. 太阳问答三《伤寒寻源》
  30. 太阳上篇《伤寒恒论》
  31. 太阳问答四《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