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黄××,男,11岁。原四川成都市学生。

【病史】1948年秋,初感全身不适,以后病情逐渐加重,神志昏迷高热至40。c以上,腹泻。当时正值肠伤寒流行季节,原四川省立医院确诊为“正伤寒”,某专家认为,病已发展至极期,全身性中毒过重,已属不治之症。后由中医会诊,曾以大量犀角羚羊角紫雪丹等抢救。患儿虽高热退,腹泻止,而病势却更加沉重,四肢冰冷,脉欲绝,终至垂危。最后来诊,按少阴证下利虚脱论治,初诊机转,数诊痊愈。

【初诊】患儿连日来昏迷踡卧,面色灰白乌暗,形体枯瘦。脉伏微细欲绝,唯以细灯草试双鼻孔,尚有丝微气息。四肢厥逆,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甚至通体肢肤厥冷。此为病邪已由阳入阴,发展为少阴阴寒极盛,阳气倾刻欲脱之险恶阶段。急用驱阴回阳,和中固脱之法,以大剂通脉四逆汤一剂灌服急救。

处方

川附片120克(久煎) 干姜120克 炙甘草60克

【二诊】上方,连夜频频灌服,至翌日凌晨,患儿家长慌忙赶来连声说:“坏了坏了,服药后鼻中出血了!”范老立即回答:“好了好了,小儿有救了!”遂再诊。患儿外形、病状虽与昨日相似,但呼吸已稍见接续、均匀,初露回生之兆。宜继守原法,以通脉四逆倍加用量再服。

处方

川附片500克 干姜500克 炙甘草250克

先以肥母鸡一只熬汤,另以鸡汤煎附片一个半小时,再入姜、草。服药后约两小时,患儿忽从鼻中流出紫黑色凝血两条,约三寸长,口中亦吐出若干血块。这时缓缓睁开双眼,神志开始清醒,并开口说:“我要吃白糕!”全家顿时破涕为笑,皆大欢喜。遂遵原方,再进四剂。

【三诊】患儿神志已完全清醒,语言自如,每日可进少量鸡汤等流质。面色青暗。舌质淡白,乌暗,无苔。上肢可活动,开始端碗进食,下肢僵硬,不能屈伸,四肢仍厥冷。病已开始好转,阳气渐复;但阴寒凝聚已深,尤以下肢为甚。

原方稍加大曲酒为引,再服。

上方又服一剂后,次日下肢即可慢慢屈伸。再服两剂,能下床缓步而行。服至十三剂,逐渐康复。

患者于1978年12月26日来函说:“三十年前,范老治好我的病以后,我于1953年参军,在部队还立了两次三等功,现在机械配件厂当钳工,身体一直很好。”

【按语】此例由于失治,病由阳入阴,阳气衰微,阴寒凝滞,即阴阳气血已不能充实于四肢叽肤,故现面色灰白乌暗,脉伏细微欲绝,四肢通体逆冷,甚至昏厥不省。显然,病势已发展至少阴寒化之危重阶段,属典型之四逆证。值此纯阴微阳之际,千钧一发之时,一切以阳气之存亡为转移。阳存可生,阳亡立死,非急投以大剂通脉四逆回阳救逆不可。

四逆汤为仲景回阳救逆之主方。若能正确掌握,辨证施治,姜附草三昧,即能起死回生。郑钦安曾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生命立复,故日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复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义也,真火伏藏,又得重生也,此方胡可忽视哉。”(《医理真传》)

四逆汤再加=F姜一倍,即本例所用之通脉四逆汤。干姜佐附子,更能除六腑之沉寒,回三阴之厥逆,救肾中元阳,脉气欲绝者。倍干姜,尤能增辛热以逐寒邪,取辛温而散之义,加强荡涤阴邪,迎阳归舍之效。灌服后,患儿忽然鼻孔出血,家长惊慌失措,以为误用姜附必死无疑!殊不知此病后期一派阴气弥漫,复进苦寒退热之品,犹如冰上加霜,周身气血趋于凝聚。此时转投大剂通脉四逆汤,回阳返本,峻逐阴寒,冰伏凝聚之血脉为之温通;阳药运行,阴邪渐化,血从上窍而出,实为通脉四逆推墙倒壁之功,初见起死回生之兆,何惊骇之有?此时此刻,又抓住转机,当机立断,在原方大剂量基础上再加倍翻番,姜、附均增至500克,凝结之血条血块,均被温通而逐出。正邪相搏出现新的突破,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或问:本例患儿在半月之内,每剂附子用量250~500克,累计6500克,经过三十年之检验,预后良好。

附子的有效量和中毒量问题,是否值得重新探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上述问题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努力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深入研究,对发掘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4. 少阴证胎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6. 少阴证舌强《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少阴证虚损《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8. 少阴证气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0.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少阴之复《史载之方》
  12. 少阴证淋病《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3. 少阴中风欲愈一 少阴四十五《伤寒悬解》
  14.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5. 少阴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16. 少阴证经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7. 少饮酒、多喝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18. 少阴证寒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9. 少俞《中医词典》
  20. 少阴证不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1. 少泽《中医词典》
  22. 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3. 少泽《针灸学》
  24. 少阴证《此事难知》
  25. 少泽(井穴)《子午流注说难》
  26. 少阴证《伤寒总病论》
  27.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手穴手纹诊治》
  28. 少阴证《伤寒九十论》
  29. 少泽(一名小吉)《针灸大成》
  30.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伤寒悬解》
  31. 少治法《石室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