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阴证鼻衄
冉××,女,72岁。成都市居民。
【病史】1975年4月,感冒后鼻内出血。就近至某医院请中医治疗,诊为肺热。连服清热解表剂,病势不减。家人急用云南白药塞鼻内,用三、四瓶后,血仍渗出不止。延至第六日,到××医院五官科诊治,无效,遂来就诊。
【初诊】鼻衄已十日,鼻腔出血仍阵阵外渗,血色暗红,面色苍白。饮食难下,四肢逆冷,恶寒身痛,微咳。舌质暗淡,苔白滑,根部微黄腻。阳虚之人,外感寒邪,正气虚弱,失血统摄,阳气被遏,脉络淤滞,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此属太阳少阴证鼻衄。
法宜助阳解表,温经摄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3克 炮姜30克 荷叶10克(醋炒) 炙甘草20克 二剂
【二诊】上方服一剂,出血减;二剂后,血全止。因年迈体弱,难以复元,再以四逆汤加益气之品续服。
处方
制附片30克(久煎) 炮姜15克 炙甘草10克 党参10克 上肉桂10克(冲服) 大枣30克 三剂
【三诊】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但气血亏甚,嘱其以生姜羊肉汤加当归、黄芪炖服调补。
1979年2月追访:患者已76岁,病愈后身体尚好。
【按语】本例鼻衄,证属寒中少阴,外连太阳。治以表里双解,佐以温经摄血,三诊而衄止。
或问:仲景有“衄家不可汗”之戒,此例何以用麻黄?因患者兼有太阳伤寒之表,具麻黄证。方巾重用附子,温少阴之经,解表而不伤阳气;麻黄不配桂枝,并重用炙甘草以制之,则不发汗而祛邪。临床所见,衄家并非皆不可汗;亦有用汗法而愈者。不同病情,须具体分析。

- 太阳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阴《伤寒指掌》
-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阳证腰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阴证胸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阳合病歌《伤寒百证歌》
-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少阳合病《中医词典》
- 太阳少阴总论《伤寒恒论》
- 太阳少阳并病歌《伤寒百证歌》
- 太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 太阳少阳并病《中医词典》
- 太阳太阴《伤寒指掌》
- 太阳少阳《伤寒指掌》
- 太阳疼《奇方类编》
- 太阳上篇正误《医宗金鉴》
- 太阳提纲《医述》
- 太阳上篇存疑《医宗金鉴》
- 太阳头痛《中医词典》
-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伤寒恒论》
- 太阳土《本草择要纲目》
- 太阳上篇《伤寒恒论》
- 太阳为开《中医词典》
- 太阳伤寒一 太阳十九《伤寒悬解》
-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太阳伤寒小青龙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少阴去路《伤寒悬解》
- 太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 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问答六《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