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阴证头痛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李××,男,48岁。解放军某部老红军。

【病史】1957年12月,患剧烈头痛,夜间尤甚。痛时自觉头部紧缩似鸡蛋大小,如铁箍紧束,不能入睡。在四川××医院住院八个多月,病因不明,按“神经官能症”治疗。每日服安眠药强行控制。出院后,头痛复发时,又增肩背痛楚如缚。后转部队××医院,采用睡眠疗法等治疗。又入××医院,按“癔病”论治。病情未见好转,被迫全休。每日剧痛发作一至数次。发展严重时,舌强目呆,手不能抬,脚不能移,说不出话。1965年来诊。

【初诊】头剧痛,连及肩背,每日发作数次。神衰气短四肢无力,手足不温,经常下利。面色萎黄,舌质暗淡,苔黄夹白,根部厚腻。此为太阳少阴证,多年陈寒凝聚已深,表里之邪交织难解。法宜扶阳解表,峻逐阴寒。以麻黄辛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 桂枝12克 干姜60克 生姜120克 甘草30克

【二诊】上方连服十余剂,头痛减轻,余证同前。病重药轻,熟附久煎,难奏其功。遂令将上方加倍重用附子,改久煎制附片为略煎(煮沸后二十分钟下群药)。嘱其尽量多服,若身麻,甚则失去知觉,不必惊骇,任其自行恢复。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120克(略煎) 辽细辛6克 桂枝12克 干姜60克 生姜120克 甘草30克

患者遵法服之,服后等待药性发作。半小时后,信步庭院,忽然倒下。被家人抬进卧室,很快清醒。除全身发麻外,无明显不适。起身后,又倒在地上,口中流出不少清泫粘液。数小时后,逐渐恢复常态。间隔数日,依上法又重复一次。从此,多年剧痛明显减轻,头、肩、背如紧箍重压之苦,皆如释。其后将初诊方附片久煎又连续服用两月,病遂基本治愈。十余年来,未再复发。

1979年10月31日追访:患者已年逾花甲,谈笑风生,介绍二十年来患此奇病之种种经历,不胜感慨之至。

【按语】此例头部之剧痛,如绳索捆绑,似头戴“紧箍”之状,乃寒湿之邪久聚,循太阳经入里,日积月深而不解。此所谓“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太阳”。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峻逐表里寒湿之凝滞。

钱潢称此方为“温经散寒之神剂”,实临床经验之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太阳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太阳少阴证胸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4. 太阳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6. 太阳少阴《伤寒指掌》
  7. 太阳少阴总论《伤寒恒论》
  8. 太阳少阳证腰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太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10.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太阳太阴《伤寒指掌》
  12. 太阳少阳合病歌《伤寒百证歌》
  13. 太阳疼《奇方类编》
  14. 太阳少阳合病《中医词典》
  15. 太阳提纲《医述》
  16. 太阳少阳并病歌《伤寒百证歌》
  17. 太阳头痛《中医词典》
  18. 太阳少阳并病《中医词典》
  19. 太阳土《本草择要纲目》
  20. 太阳少阳《伤寒指掌》
  21. 太阳为开《中医词典》
  22. 太阳上篇正误《医宗金鉴》
  23.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太阳上篇存疑《医宗金鉴》
  25. 太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26.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伤寒恒论》
  27. 太阳问答六《伤寒寻源》
  28. 太阳上篇《伤寒恒论》
  29. 太阳问答七《伤寒寻源》
  30. 太阳伤寒一 太阳十九《伤寒悬解》
  31. 太阳问答三《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