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安××,女,54岁。北京某部队家属。

【病史】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十二年。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服药虽可暂时缓解,但经常反复,日益加重。1978年8月来诊,按少阴证水寒内结论治,三个月基本治愈。

【初诊】每日阵发性剧咳,痰清稀,量多,头晕心累,气短,昼夜不能平卧。畏寒恶风,面足浮肿,脸色萎黄。舌质淡暗有淤斑,舌体畔嫩而边缘多齿痕,苔白滑,根部厚腻。此为少阴阳虚水泛,寒痰阻肺咳嗽。法宜温阳化气行水,以真武汤加减主之。

处方

茯苓24克 生姜30克 白术2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桂枝10克 六剂

【辨证】患者每年秋冬外感,咳必复发,神疲身倦,恶寒肢冷,气短倚息难卧,面色晦滞,舌质暗淡无华,皆肾阳衰微之明证。因肾为水脏,肾中真阳衰微不能化气,则水饮内停。水寒之气上泛,则头眩、心累。水气停于胸肺,则咳嗽不已,痰涎清稀量多,气短难卧。水气溢于肌表,故面足浮肿沉重。舌质胖嫩,兼有齿印与淤斑,舌苔白而厚腻,皆为水泛寒凝之象。同时年逾半百,阳虚益甚。多年前,初感寒邪病咳,正气未衰,逐风寒之邪从外而解,或可速愈;今则迥然不同,断不可舍本求标。综上所述,此属少阴肾阳衰微,水寒射肺,故投以温阳散寒、化气行水之真武汤为宜。

上方真武汤加减,以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白术之苦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兼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燠土,并寓散水渗湿之意;以芍药桂枝者,加速温经敞寒,化气行水之功。

【二诊】原方连服六剂,咳嗽明显好转,痰亦减少过半,呼吸较前通畅,渐能平卧。面已不觉肿,舌质稍转红润,厚腻苔减。多年之患,已获初效。宜守原法,以干姜易生姜,加强温中补脾之效。

【三诊】上方续服六剂,诸证显著减轻。尚有轻微咳嗽,清痰少许。舌质转为淡红,乌暗淤斑与白腻苔渐退,舌边齿痕已不明显。有时尚觉气短,心累。

病有从阴出阳之势。须适应转机,通阳和中,燥湿涤饮。以苓桂术甘汤加味,缓缓服之。

处方

茯苓20克 桂枝10克 白术20克 法夏15克 生姜20克 甘草3克 十二剂

服十二剂后,诸证基本痊愈。入冬以来,再未重犯。1979年5月4日至患者家中追访,自觉始终良好。

【按语】咳嗽一证,有从外而入者,有从内而出者。不论其外入或内出,皆可按六经辨证。本例咳嗽,应属少阴阳虚,水泛成痰,水寒袭肺,肾阳虚而累及于肺。既有水气,又系少阴寒化。故投以真武汤,壮元阳以消阴翳,逐寒痰以清水源。不攻肺而肺之病自愈,不止咳而咳嗽自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少阴证经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少阴证淋病《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4. 少阴证寒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6. 少阴证不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少阴证气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8. 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少阴证舌强《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0. 少阴证《此事难知》
  11. 少阴证胎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2. 少阴证《伤寒总病论》
  13. 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4. 少阴证《伤寒九十论》
  15.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6.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伤寒悬解》
  17.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8. 少阴脏病忌汗证三 少阴四《伤寒悬解》
  19.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0. 少阴脏病《医学摘粹》
  21. 少阴证虚损《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2. 少阴脏病《伤寒悬解》
  23.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4. 少阴运气义《思考中医》
  25. 少阴之复《史载之方》
  26. 少阴俞《中医词典》
  27. 少阴中风欲愈一 少阴四十五《伤寒悬解》
  28. 少阴阴邪小便不利自下痢《医宗金鉴》
  29. 少阴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30. 少阴阴邪停饮《伤寒心法要诀》
  31. 少饮酒、多喝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