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车××,男,74岁。成都市居民。
【病史】1975年4月初,感受风寒,全身不适。自以为年迈体衰,营卫不固,加之经济困难,略知方药,遂自拟温补汤剂服之。拖延十余日,病未减轻,勉强外出散步,受风而病情加重。头昏体痛,面赤高热,神志恍惚。邻友见之急送××医院。查体温39℃,诊为感冒高热,注射庆大霉素,并服西药,高烧仍不退,病势危重,邀范老至家中急诊。
【初诊】患者阵阵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已高烧三日,虽身热异常,但重被覆盖,仍觉心中寒冷。饮食未进,二便闭塞。双颧潮红,舌淡润滑,苔厚腻而黑。患者年逾七旬,阴寒过胜,恐有立亡之危。虽兼太阳表证,应先救其里,急投通脉四逆汤抢救之。
处方
【辨证】患者高热,神昏,面赤,苔黑,二便不通,似阳热之象。虽高热,反欲重被覆身;身热面赤,而四肢厥冷。二便不通,却腹无所苦。苔黑厚腻,但舌润有津。高烧神昏,无谵妄狂乱之象,而脉现沉微。参之年已古稀,体弱气衰,实一派少阴孤阳飞越之候,生气欲离,亡在倾刻。故应急投通脉四逆加葱,直追其散失欲绝之阳。
【二诊】服上方二剂,热退,黑苔显著减少。阳回而阴霾之气初消,阴阳格拒之象已解。但头痛、身痛,表证仍在;肾阳虚衰,不能化气,故仍二便不利。以麻黄附子甘草汤驱其寒而固其阳,加葱生少阳生发之气。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三诊】上方服四剂,头不觉昏,二便通利,黑苔退尽。唯身痛未除。虽阳回、表解,仍舌淡,肢冷,阴寒内盛,呈阳虚身痛之象。宜温升元m而祛寒邪,以四逆加辽细辛主之。
处方
炙甘草20克 干姜3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 二剂
【四诊】服二剂,余证悉除。其大病瘥后,真阳虚衰,以理中汤加味调理之。
处方
潞党参15克 炒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干姜片15克 制附片30克 茯苓12克
1979年7月18日追访,患者已79岁高龄,自病愈后,几年来身体一直较好。
【按语】临证辨别寒热,并不太难。但物极必反,“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此等寒热真假之辨,一旦有误,危情叵测。前人对此,曾有较多之阐发。
本例证似阳热,而脉微欲绝,脉证不符。范老遇此寒热真假难分之际,全面审度,突出舌诊:其舌质淡,为阴寒盛;苔黑而润滑有津,乃肾水上泛。断不可误认为阳热,实为阴寒内盛已极,虚寒外露之假象。故遇此类危证,效仲景之法,敢于突破,常获显效。

-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阴证虚损《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阴之复《史载之方》
-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阴中风欲愈一 少阴四十五《伤寒悬解》
-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阴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饮酒、多喝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俞《中医词典》
- 少阴证胎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泽《中医词典》
- 少阴证舌强《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泽《针灸学》
- 少阴证气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泽(井穴)《子午流注说难》
-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手穴手纹诊治》
- 少阴证淋病《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泽(一名小吉)《针灸大成》
-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治法《石室秘录》
- 少阴证经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冢宰徐检老以贺寿而臀生痔痈(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少阴证寒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邵跋《医学纲目》
- 少阴证不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邵炳扬《中医词典》
- 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邵伯成女经行而浴感冒大发寒热呕吐烦躁《孙文垣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
-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 太阳证咳嗽
- 太阳证哮喘
-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
- 太阳证柔痉
- 太阳证风湿
-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炎)
- 太阳证风寒湿痹
- 太阳证水疝
-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 阳明证高热痿蹙
- 阳明证臌胀
-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 太阳阳明证结胸
- 少阳证发热
- 少阳证癫狂
-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 太阳少阳证腰痛
-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
-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 太阴证寒呃(胃神经官能症)
- 太阴证胃脘痛
- 太阴证水肿
-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
-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 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 太阴少阴证痉病
-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
- 太阴少阴证嘴眼畸形
- 太阴少阴证虚劳(脑血管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
- 太阳少阴证头痛
- 太阳少阴证胸痹
-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
-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
- 太阳少阴证鼻衄
- 少阴证鼻衄
- 少阴证头痛
- 少阴证哮喘
-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 少阴证喉痹
- 少阴证舌强
-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少阴证虚损
-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 少阴证气厥
- 少阴证寒厥
-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
- 少阴证淋病
- 少阴证经闭
- 少阴证不孕
- 少阴证胎黄
- 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 厥阴证肠游(急性痢疾)
- 厥阴证骨痹
- 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