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宋××,女,36岁。成都市某厂工人。

【病史】体质素弱,常患感冒。1977年5月,患外感咳嗽,服清热止咳中药数剂后,表证解。但越数日,忽发现颈部左侧有一包块,约2×3厘米,触之稍硬,随吞咽活动,无痛感。自觉心累,无其他明显症状。曾注射青霉素,服消炎药,后加服中药。同年6月,经××医学院附院诊断为“甲状腺左叶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接受,同年7月初转来求诊。

【初诊】左侧颈部出现包块已两月。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入夜难寐,手足清冷,恶寒头昏。舌暗淡,苔淡黄而腻。此为瘿病,主证在少阴,兼太阳伤寒之表,法宜扶正驱邪,温经解表,以麻黄辛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 桂枝10克 于姜30克 甘草30克 三剂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包块开始变软,心累乏力略有好转。药证相符,重剂方能速效。上方姜、附、草三味加倍,再服三剂。包块明显变小,舌质稍转淡红,苔黄腻减。又以初诊方续进十剂,包块逐渐消失。

1979年7月13日,患者来信说:服药十余剂颈下包块消失,食欲睡眠大为好转。两年来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颈侧长包块,触之硬结,不与皮肤粘连,皮色如常,随吞咽而动,系瘿病之主要证候。《灵枢·寒热篇》谈及寒热瘰疬、鼠瘘之类,病在颈腋者,其病理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本例瘿病,正是如此。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风寒湿邪,日久深入少阴,表里同病。阳气渐衰,营卫不固,寒凝气滞,日益壅于颈侧而成结。故此案未泥于一般瘿肿多属痰气郁结,或火郁伤阴之常规。以太阳少阴证论治,温经解表,以畅气血;通阳散寒,以开凝聚。同样可收软坚散结之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太阳少阴证胸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太阳少阴总论《伤寒恒论》
  4. 太阳少阴证头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太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6.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太阳太阴《伤寒指掌》
  8. 太阳少阴证鼻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太阳疼《奇方类编》
  10. 太阳少阴《伤寒指掌》
  11. 太阳提纲《医述》
  12. 太阳少阳证腰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3. 太阳头痛《中医词典》
  14.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5. 太阳土《本草择要纲目》
  16. 太阳少阳合病歌《伤寒百证歌》
  17. 太阳为开《中医词典》
  18. 太阳少阳合病《中医词典》
  19.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0. 太阳少阳并病歌《伤寒百证歌》
  21. 太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22. 太阳少阳并病《中医词典》
  23. 太阳问答六《伤寒寻源》
  24. 太阳少阳《伤寒指掌》
  25. 太阳问答七《伤寒寻源》
  26. 太阳上篇正误《医宗金鉴》
  27. 太阳问答三《伤寒寻源》
  28. 太阳上篇存疑《医宗金鉴》
  29. 太阳问答四《伤寒寻源》
  30.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伤寒恒论》
  31. 太阳问答五《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