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法

《医学集成》书籍目录

清者,清其热也。脏腑有热则清之。经云:热者寒之是已。

然有当清不清误人者;有不当清而清误人者;有当清而清之,不分内伤、外感以误人者;有当清而清之,不量其人、不量其症以误人者,是不可不察也。

夫六淫之邪,除中寒、寒湿外,皆不免于病热。热气熏蒸,或见于口舌唇齿之间,或见于口渴便溺之际。灼知其热而不清,则斑黄狂乱,厥逆吐衄,诸症丛生,不一而足。此当清不清之误也。

然又有不当清而清者,何也?有如劳力辛苦之人,中气大虚,发热倦怠,心烦溺赤,名曰虚火。盖春生之令不行,无阳以护其荣卫,与外感热症相隔霄壤;又有阴虚劳瘵之症,日哺潮热,与夫产后血虚,发热烦燥,症象白虎,误服白虎者难救。更有命门火衰,浮阳上泛,有似于火者;又有阴盛格阳,假热之症,其人面赤狂躁,欲坐卧泥水中,或数日不大便,或舌黑而润,或脉反洪大,峥峥然如鼓击于指下,按之豁然而空者,或口渴欲得冷饮而不能下,或因下元虚冷频饮热汤以自救。世俗不识,误投凉药,下咽即危矣。此不当清而清之误也。

然又有当清而不分内伤、外感者,何也?盖风寒闭火,则散而清之,经云:火郁发之是也。暑热伤气,则补而清之,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也。湿热之火,则或散、或渗、或下而清之,开鬼门,洁净府,除陈茎是也。燥热之火,则润而清之,通大便也。伤食积热,则消而清之,火去食自平也。惟夫伤寒传入胃腑,热势如蒸,自汗,口渴饮冷,而能消水者,藉非白虎汤之类,鲜克有济也。更有阳盛拒阴之症,清药不入,到口随吐,则以生姜汁少许为引,或姜制黄连,反佐以取效,所谓寒因热用是也,此外感实火之清法也。若夫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互相感触,火从内发,丹溪治以越鞠丸,开六郁也;立斋主以逍遥散,调肝气也。意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然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逍遥一方以之治气上气结者,固为相宜,而于气缓、气消、气乱、气下之症,恐犹未合。盖气虚者必补其气,血虚者必滋其血。气旺血充,而七情之火,悠焉以平。至若真阴不足,而火上炎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真阳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归源,以导龙入海,此内伤虚火之治法也。或者曰,病因于火,而以热药治之,何也?不知外感之火,邪火也,实火也。有形之火,后天之火也,得水则灭,故可以水折。内伤之火,虚火也,龙雷之火也。无形之火,先天之火也,得水则炎,故不可以水折。譬如龙得水而愈奋飞,雷因雨而益震动,阴濛沉晦之气,光焰烛天,必俟云收日出,而龙雷各归其宅耳。是以虚火可补而不可泻也。其有转用参芪而不用八味者,因其穴宅无寒也。其有专用六味而不用桂、附者,因其穴宅无水也。补则同,而引之者稍不同耳。盖外感之火以凉为清,内伤之火以补为清也。

然又有清之而不量其人者,何也?夫以壮实之人,而患实热之病,清之稍重,尚为无碍。若本体素虚,脏腑本寒,饮食素少,肠胃虚滑,或产后、病后、房室之后,即有热症,亦宜少少用之,宁可不足,不使有余。或余热未清即以轻药代之,庶几病去人安。倘清剂过多,则病热未已而寒生矣。此清之贵量其人也。然又有清之而不量其症者,何也?夫以大热之症而清剂太微,则病不除,微热之症而清剂太过,则寒症即至。但不及犹可再清,太过则难医药矣。且凡病清之而不去者,犹有法焉,壮水是也。王太仆云:“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滋其肾。肾水者,天真之水也。取我天真之水以制外邪,何邪不服,何热不除?而又何必拘于寒凉,以滋罪戾乎?”由是观之,外感之火尚当滋水以制之,而内伤者更可知矣。大抵清火之药不可久恃,必归本于滋阴。滋阴之法,又不能开胃扶脾以恢复元气,则参、苓、芪、术亦当酌量而用。非曰清后必补,但元气无亏者可以不补,元气有亏者必须补之。俟其饮食渐进,精神爽慧,然后止药可也,此清之贵量其症也。

总而言之,有外感之火,有内伤之火。外感为实,内伤为虚,来路不同,治法迥别。

宁曰:热者寒之,遂足以毕医家之能事也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集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集成》书籍目录
  1. 论清法《医学集成》
  2. 论轻重《中风论》
  3. 论清法《医学心悟》
  4.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温疫论》
  5.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济阴纲目》
  6. 论轻变重重变轻《冯氏锦囊秘录》
  7. 论求子贵养精血《济阴纲目》
  8. 论青蒿《苏沈良方》
  9. 论求子禁用热剂《济阴纲目》
  10. 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寓意草》
  11. 论求子脉须和平《济阴纲目》
  12. 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寓意草》
  13. 论求子先调经《济阴纲目》
  14. 论气运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古今医统大全》
  15.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济阴纲目》
  16. 论气有余即是火《质疑录》
  17. 论蛆痘《冯氏锦囊秘录》
  18. 论气血喜香恶臭《外科理例》
  19. 论取寸《针灸易学》
  20. 论气血盛衰篇《医理真传》
  21. 论热入血室《济阴纲目》
  22. 论气血交会《冯氏锦囊秘录》
  23. 论人参《肯堂医论》
  24. 论气虚血热热毒壅遏症治法三则《冯氏锦囊秘录》
  25. 论人法与天地《华佗神方》
  26. 论气虚血热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27. 论妊妇伤寒又与前证有易法《伤寒六书》
  28. 论气虚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29. 论妊娠病疫《温热经纬》
  30.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济阴纲目》
  31. 论妊娠疮疡《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