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外感辨
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伤于风、寒、暑、湿为外感。
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甚不休。
内伤恶寒,得暖即解;外感恶寒,烈火不除。
内伤恶风,不畏大风,反畏隙风;外感恶风,无风先畏,见风更甚。
内伤头痛,乍痛乍止;外感头痛,连痛不休。
内伤有湿,或不作渴,或心火乘肺,亦作燥渴;外感二三日,表热传里,口方作渴。
内伤则热伤气,四肢沉困无力,倦怠好睡;外感则风伤筋,寒伤骨,一身筋骨疼痛。
内伤则呼吸气短;外感则喘促气盛。
内伤手心热;外感手背热。
内伤懒言恶食,口尚知味,二便如常;外感鼻塞流涕,口不知味,小便黄赤。
内伤属不足,宜温、宜补、宜和;外感属有余,宜汗、宜吐、宜下。
若内伤误作外感,妄发其表,损伤元气,祸在反掌,理中十全主之。

- 内伤外感辨《医学集成》
- 内伤吐血《症因脉治》
- 内伤外感辨《伤寒括要》
-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辨似《医宗金鉴》
-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辨似《杂病心法要诀》
-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论《医学源流论》
-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杂治说《笔花医镜》
- 内伤头痛巧辨证《名师垂教》
-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医学心悟》
- 内伤头痛《症因脉治》
- 内伤胃《奇效简便良方》
-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痰壅《症因脉治》
- 内伤胃脘痛《症因脉治》
- 内伤嗽血《症因脉治》
- 内伤五脏《灵素节注类编》
- 内伤嗽血《中医词典》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嗽血《中医词典》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四肢不举《症因脉治》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 内伤说《医理真传》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