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论
吴又香老夫子贵恙,六脉浮大中空,面赤唇红,虚阳外现,所吐之血,满地成团,实因误服寒凉所致。治法应宜温中固肾,以镇阴血,但刻下血离经络,骤热不宜,骤止不可,必须引血归经,毫不妄行,后用理脾健胃,其患自愈,未知是否,敬呈
芗翁明府大人斧正
引血归经方
酒白芍六钱,炙甘草二钱,川郁金三钱,花蕊石二钱,降真香二钱,侧柏为引。
此方系甲己化土之法,用白芍为甲木,以敛肝血,甘草为己土,以培脾胃,川郁金能开十二经络,花蕊石行血中之气,降真香行气中之血,引用侧柏和血生血,不止血而血自止,是行血即所以止血。服到血归经络,再服理脾健胃之品,此千古不易之法也。
理脾健胃方
蜜黄芪八钱,焦于木三钱,炮姜灰一钱、西砂仁二钱、法半夏二钱,破故纸三钱、制附片三钱,益智仁二钱,花蕊石二钱,降真香二钱,侧柏叶引。
此方用芪术以大固中州,用姜灰砂半,醒脾崇土,故纸收摄肾气,附片温暖下元,智仁纳气归肾,仍用花蕊降香,兼行滞气,服到咽干唇燥,去花蕊重加熟地白芍,或天冬、五味,再服大补元煎或左右归丸,大剂为丸,告厥成功,益寿延年。
双流刘清臣敬拟

- 恭论《医学集成》
- 宫詹吴少翁患痢赤白兼下里急后重(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恭论《医学集成》
- 宫外孕《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恭论《医学集成》
- 宫外孕《急诊医学》
- 龚暗斋观察令媳瘵证《程杏轩医案》
- 宫庭医生分工《中国医学通史》
- 龚倍《中医词典》
- 宫庭美肤茶《茶饮保健》
- 龚璧《中医词典》
- 宫廷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龚定国《中医词典》
- 宫泰《中医词典》
- 龚居中《中医词典》
- 宫内节育器《妇产科学》
- 龚庆宣《中医词典》
- 宫内节育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龚廷贤《中医词典》
- 宫冷不孕《中医词典》
- 龚西崖兄咳血《程杏轩医案》
- 宫颈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龚颜德孕痈方《妇人大全良方》
- 宫颈糜烂《中医词典》
- 龚玉屏治效并后不治之验《仿寓意草》
- 宫颈糜烂《临床激光治疗学》
- 龚玉屏子椿官治效并后不治之验《仿寓意草》
- 宫颈管息肉《临床激光治疗学》
- 龚云林论七表八里总归四脉《疡医大全》
- 宫颈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龚赵氏常服调理方《知医必辨》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