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

《寓意草》书籍目录

钱叔翁太老先生。形体清瘦。平素多火少痰。迩年内蕴之热。蒸湿为痰。辛巳夏秋间。湿热交胜时。忽患右足麻木。冷如冰石。盖热极似寒。如暑月反雨冰雹之类。医者以其足跗之冷也。不细察其为热极似寒。误以牛膝木瓜防己加皮羌独之属温之。甚且认为下元虚惫。误用附桂河车之属补之。以火济火。以热益热。由是肿溃出脓水。浸淫数月。踝骨以下。足背指踵。废而不用。总为误治而至此极耳。其理甚明。无难于辨。若果寒痰下坠。不过坚凝不散止耳。甚者不过痿痹不仁止耳。何至肿而且溃。黄水淋漓。腐肉穿筋耶。太翁不知为医药所误。乃委咎于方隅神煞所致。岂其然哉。此与伤寒坏证。热邪深入经络而为流注。无少异也。所用参膏。但可颛理元气。而无清解湿热之药以佐之。是以未显厥效。以元老之官。不可以理烦剧。设与竹沥同事。人参固其经。竹沥通其络。则甘寒气味。相得益彰矣。徐太掖先生服人参以治虚风。误佐以附子之热。迄今筋脉短缩。不便行持。亦繇不识甘寒可通经络也。且太翁用参膏后。脾气亦既大旺。健运有加矣。此时倘能撙节饮食。俾脾中所生之阳气。得颛力以驱痰驱热。则痰热不留行。而足患并可结局。乃日食而外。加以夜食。虽脾气之旺。不为食所伤。然以参力所生之脾气。不用之运痰运热。止用之以运食。诚可惜也。今者食入亦不易运。以助长而反得衰。乃至痰饮胶结于胸中。为饱为闷。为频咳而痰不应。总为脾失其健。不为胃行津液。而饮食反以生痰。渐渍充满肺窍。咳不易出。虽以治痰为急。然治痰之药。大率耗气动虚。恐痰未出。而风先入也。唯是确以甘寒之药。杜风消热润燥补虚豁痰。乃为合法。至于辛热之药。断断不可再误矣。医者明明见此。辄用桂附无算。想必因脓水易干。认为辛热之功。而极力以催之结局耳。可胜诛哉。

胡卣臣先生曰。湿热伤足。自上而下也。足寒伤心。自下而上也。自上下者。先清其上。自下上者。先温其下。观此而民病伤国。可知治先在民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寓意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寓意草》书籍目录
  1. 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寓意草》
  2. 论气运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古今医统大全》
  3. 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寓意草》
  4. 论气有余即是火《质疑录》
  5. 论青蒿《苏沈良方》
  6. 论气血喜香恶臭《外科理例》
  7. 论轻变重重变轻《冯氏锦囊秘录》
  8. 论气血盛衰篇《医理真传》
  9.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温疫论》
  10. 论气血交会《冯氏锦囊秘录》
  11. 论轻重《中风论》
  12. 论气虚血热热毒壅遏症治法三则《冯氏锦囊秘录》
  13. 论清法《医学集成》
  14. 论气虚血热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15. 论清法《医学心悟》
  16. 论气虚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17.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济阴纲目》
  18.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济阴纲目》
  19. 论求子贵养精血《济阴纲目》
  20. 论气所伤不同《温疫论》
  21. 论求子禁用热剂《济阴纲目》
  22. 论气盛衰《温疫论》
  23. 论求子脉须和平《济阴纲目》
  24. 论气色《冯氏锦囊秘录》
  25. 论求子先调经《济阴纲目》
  26. 论气促《原要论》
  27.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济阴纲目》
  28. 论气痹《华佗神方》
  29. 论蛆痘《冯氏锦囊秘录》
  30. 论气痹《中藏经》
  31. 论取寸《针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