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清臣曰:小儿号为哑科,治之最难。景岳独谓其易,盖以小儿之病,不过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及惊风吐泻,并无七情六欲之扰。用药只宜轻剂,不可过为克伐,损伤元气,此为至要。
撮口脐风:附子理中加竹黄、姜蚕、全蝎,外焠元宵灯火。元宵灯火本十五,囟门眉心两合骨,脐轮脐心共七焦(原文为“燋”),鞋带四焦救儿苦。
急慢惊风:急惊为实证,龙胆泻肝汤方见口证。痰甚加胆星、竹黄。慢惊为虚证,四味回阳饮加白蔻、丁香,用灶心土,水煎服。
夜啼,属脾寒,异功散加炮姜;属心热,人参、黄连、炙草、生姜、竹叶。
腹胀,因脾虚,砂蔻六君加炮姜;因食滞,枳术丸加砂、半、藿、橘、麦曲。
囟肿囟陷,肿为实证,大连翘饮:连翘、归尾、赤芍、荆芥、防风、木通、甘草;陷为虚证,桂、附理中加黄芪一两。
弄舌吐舌:弄舌为心脾亏损,八珍去地加芪、橘。吐舌为心脾积热,导赤散加黄连、菖蒲。
龟胸龟背:龟胸为肺热胀满,贝母煎:贝母、桑皮、苏子、花粉、沙参、百合、前胡、射干、薄荷、枇杷叶。龟背为风入脊髓,保元丸:当归、枳壳、独活、防风各一两,前胡、麻黄、大黄各五钱,蜜丸,米汤下。

- 小儿《医学集成》
- 小独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儿《圣济总录》
- 小独活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儿《景岳全书》
- 小毒《中医词典》
- 小儿《慎疾刍言》
- 小豆华《吴普本草》
- 小儿《丹溪心法》
- 小动脉《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小儿《扁鹊心书》
- 小定志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儿《医学启源》
- 小定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儿《医学三字经》
- 小定风珠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小儿《广瘟疫论》
- 小丁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儿《瘴疟指南》
- 小丁沉丸《博济方》
- 小儿《急救良方》
- 小地黄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儿《针灸聚英》
- 小地黄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儿《针灸聚英》
- 小刀圭《韩氏医通》
- 小儿《千金宝要》
- 小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儿?疟《圣济总录》
- 小除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 小儿爱食壁土、米炭、茶叶等类《奇效简便良方》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