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证
清臣曰:脾开窍于口,能运化精液以养五脏,故五脏之气,皆统于脾。
五脏偏盛,皆验于口,其证热者固多,而寒者亦不少。临证急宜审慎,不可概用寒凉,损伤真气。
口疮初起,多属实火,清胃泻火汤:生地、黄芩、黄连、炒栀、元参、连翘、葛根、升麻、薄荷、桔梗、甘草。或丹台玉案方:生地、连翘、炒栀、黄柏、木通、元明粉、麦冬、陈皮、桔梗。外冰玉散:石膏生、一两,硼砂七钱,姜蚕一钱,冰片三分,研吹。或黄连、黄柏各五分、青黛一钱,冰片一分,研吹。
凉药不应,多属虚火。
中焦虚寒,附子理中汤。
下焦阴火,六味丸。
火衰土虚,八味丸。
无根之火,八味丸及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更以附子研末,唾津擦涌泉穴,或肉桂噙(音qin,意思为“含”)咽。
口流涎,火证,黄芩芍药汤:黄芩、白芍、甘草。寒证,温脾丸:焦术、半夏、陈皮、炮姜、广香、丁香,虚加参、苓、草。
口唇动,实证,消风散:柴胡、炒栀、荆芥、防风、当归、苡仁、赤小豆、甘草。虚证,六君加柴、芩、升麻。
口喎斜(喎,音wāi,通“歪”;斜,原文为“邪”),牵正散:白附子、姜蚕、全蝎,等分研末,每酒下二钱。外改容膏:蓖麻仁一两,冰片三分,捣如膏,寒月加姜、附各一钱,左喎贴右,右喎贴左,一日即正。
上腭生疮,黄连解毒汤加银花、桔梗、甘草。外柳花散:青黛、蒲黄炒、焦柏、人中白各一两,硼砂五钱,冰片五分,研末,甘草汤洗后吹。

- 口证《医学集成》
- 口张气出《医法圆通》
- 口症《儿科要略》
- 口占八绝《古今医鉴》
- 口脂方三首《外台秘要》
- 口燥欲衄证二十一 阳明七十二《伤寒悬解》
- 口中百病《急救广生集》
- 口燥咽干歌《伤寒百证歌》
- 口中臭气《经验麻科》
- 口燥咽干而渴《医学心悟》
- 口中飞疡门主论《疡医大全》
- 口燥咽干《伤寒指掌》
- 口中和《中医名词词典》
- 口燥咽干《医学纲目》
- 口中和《中医词典》
- 口燥咽干《医学纲目》
- 口中和《中医词典》
- 口燥舌干《伤寒括要》
- 口中流涎不止《麻科活人全书》
- 口燥舌干《四圣悬枢》
- 口中生蕈《急救广生集》
- 口燥舌干《四圣悬枢》
- 口中有虫《证治准绳·幼科》
- 口燥《伤寒大白》
- 口周皮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口喑哑(舌不能言 余见中风失音)《针灸资生经》
- 叩齿《中医词典》
- 口喑哑《普济方·针灸》
- 叩齿《中医词典》
- 口眼斜门主论《疡医大全》
- 叩齿及牙《养生导引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