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生天地间,不能体天地之心为心,纵有千驷万锺,历数十春秋,只与草本同朽,乌足道哉,乌足道哉。吾邑清臣先生,隐君子也,聪明特出,倜傥不羁,文字皆工,而诗赋犹胜。昔从宿学宋西桥先生游,赏以大器期之,赴童军前茅辄列,因患足疾,遂不复向名场角逐,一室咏歌,著有《醉吟诗草》。西桥先生见而悦之,曰:汝臣此不死矣,诗才若此,可付枣黎,以公同好。诗板落成,复于闲居研究轩岐,书无不读,数十年来活人甚众,且先生以精明之质,抱潇洒之怀,儒学而为医学。一时缙绅先生,咸耳其名,如中丞严渭春、方伯吴廉生、明府陈芗墀辈,常与公游,谈医理,讲文理,外拈赋诗,唱和为尤多焉。盖由先生才思敏捷,学问宏通,故诸公不但以名医目之,兼以名士称之也。晚年善病,闭户著书,采取各家精华及生平素所应验,手录成篇,欲传后世,用心诚苦,而救世良殷矣。癸酉秋闱后,余锦里归来,先生出书见示。余捧读再三,窃见首卷提絜大纲,次、三胪陈杂证,四卷附载医案、穴道及百误八法,切而不泛、简而不繁,诚后学津梁,入门路径也。
夫神农以后,著书立说,不下数十百人。然其中短长互见,先生弃其短、取其长,掇百家之长,纂成斯集,温凉攻补,不执一偏,按证选方,足供实用。古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先生此书,诚立言而树功德于无穷者也。余有心斯道,恨未窥一斑,恒亲炙光仪,更端请教先生口讲指画,层出不穷,知其底蕴深也。书成命序,爰缀俚言以为之首。
时同治十三年 岁官甲戌 清和既望 香圃骆世馨撰

- 叙《医学集成》
- 序意《素灵微蕴》
- 叙《金匮悬解》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叙《仿寓意草》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叙《伤寒补例》
- 序一《脉诀刊误》
- 叙《麻疹阐注》
- 序一《医经国小》
- 叙《松峰说疫》
- 序一《宋本备急灸法》
- 叙《望诊遵经》
- 序一《医学真传》
- 叙《医旨绪余》
- 序一《疯门全书》
- 叙《立斋外科发挥》
- 序一《广瘟疫论》
- 叙《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序一《医学指归》
- 叙《针灸神书》
- 序一《外科精要》
- 叙《汤头歌诀》
- 序一《存存斋医话稿》
- 叙《眼科阐微》
- 序一《医学妙谛》
- 叙《女科指掌》
- 序一《本草撮要》
- 叙《本草问答》
- 序一《本草择要纲目》
- 叙《心医集》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