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经分寸歌
外眦五分瞳子髎,耳前陷中听会绕。
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昭。
后行颅中釐下廉,曲鬓耳前发际看。
入发寸半率谷穴,天冲耳后斜二探。
浮白下行一寸间。窍阴穴在枕骨下。
完骨耳后入发际,量得四分需用记。
本神神庭旁三寸,入发四寸耳上系。
阳白眉上一寸许,上行五分是临泣。
临后寸半目窗穴,正营承灵及脑空。
后行相去寸半同,风池耳后发际陷。
肩井肩上陷解中,大骨之前寸半取。
渊腋腋下三寸缝,辄筋复前一寸行。
日月乳下二肋缝,期门之下五分存。
脐上五分旁九五,季肋夹脊是京门。
季下寸八循带脉,带下三寸五枢真。
维道章下五三定,章下八三居髎名。
环跳髀枢宛中陷,风市垂手中指寻。
膝上五寸是中渎,阳关阳陵上三寸。
阳陵膝下一寸任,阳交外踝上七寸。
外邱外踝七寸分,此系斜属三阳络。
踝上五寸定光明,踝上四寸阳转地。
踝上三寸是悬钟,邱墟踝下陷中立。
邱下三寸临泣存,临下五分地五会,会下一寸夹谿呈。
欲觅窍阴归何处,小指次指外侧寻。
瞳子髎 目外眦五分
听会(又名“听宫”) 耳窍前陷中,上关下一寸
上关 耳前骨上,开口有空
颔厌 曲角下,颞颛上廉
悬颅 曲角下,中颞颥中廉
悬釐 曲角下,颞颥下廉
曲鬓 耳上发际,曲隅陷中
率谷 耳上入发际寸半陷中
天冲 耳后入发际二寸,耳上如前三分
浮白 耳后入发际一寸
窍阴 完骨上,枕骨下,动摇有空
完骨 耳后入发际四分
本神 曲差旁一寸五分,直耳上入发际四分
阳白 眉上一寸直瞳人
临泣 目上直入发际五分
目窗 临泣后一寸半
正营 目窗后一寸半
承灵 正营后寸五分
脑空 承灵后寸半
风池 耳后颞颛后,脑空下发际陷中
肩井 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指下陷中
渊腋 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取
辄筋 腋下三寸复前一寸,三肋端横直蔽肉旁七寸半平直两乳
日月 期门下五分
京门 脐上五分,旁九寸半,季肋本夹脊,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之
带脉 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脐上二分旁开八寸半,肥人九寸,瘦人八寸
五枢 带脉下三寸,水道旁五寸五分
维道 章门下五寸三分,中极旁八寸五分
居髎 章门下八寸三分
环跳 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摇撼而取之
风市 膝上外廉两筋中,伸手着腿中指尽处是穴
中渎 髀外膝上五寸
阳关 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
阳陵泉 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间,蹲座取之
阳交 足外踝上七寸
外邱 外踝上七寸,与阳交相并
光明 外踝上五寸
阳辅 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去邱墟七寸,筋骨分间
悬钟 外踝上三寸,一名绝骨
邱墟 外踝下,从前陷中肉缝中,去临泣三寸,又自夹谿量上至此系五寸半
临泣 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夹谿寸半
地五会 禁灸,足小指次指本节后,去夹谿一寸
夹谿 足小指次指本节,前歧肉间陷中

- 足少阳胆经经分寸歌《医学集成》
- 足少阳胆经步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 足少阳胆经经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 足少阳胆经病《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脉歌《万病回春》
- 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金针秘传》
- 足少阳胆经配合四十八法《针灸神书》
- 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十六穴)《经络汇编》
- 足少阳胆经十五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足少阳胆经《子午流注针经》
- 足少阳胆经图《经络考》
- 足少阳胆经《针灸聚英》
- 足少阳胆经图《医学指归》
- 足少阳胆经《经穴汇解》
- 足少阳胆经穴《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针灸神书》
- 足少阳胆经穴《类经图翼》
- 足少阳胆经《针灸神书》
- 足少阳胆经穴《重楼玉钥》
- 足少阳胆经《秘传眼科龙木论》
- 足少阳胆经穴歌《针灸大成》
- 足少阳胆经《脉诀汇辨》
- 足少阳胆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 足少阳胆经《普济方·针灸》
- 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 足少阳胆经《中医基础理论》
- 足少阳胆经左右二十八穴《针灸资生经》
- 足少阳胆经《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疟《圣济总录》
- 足少阳胆经《圣济总录》
- 足少阳胆之经《子午流注针经》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