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耳证

《医学集成》书籍目录

清臣曰:肾开窍于耳。精气足,则耳听自聪;精气虚,则耳多鸣闭。是耳证以肾为本,其余皆属标病,至耳肿、耳痛、耳停,乃三阳风热所致,宜升阳散火为主治。

耳鸣血虚,柴栀四物汤,加丹皮菖蒲。属风热,生地四物合小柴胡,加荆、防、胆草。属肾虚,阴八味丸,加菖蒲、远志

耳聋属气逆,六安煎,加香附、胆草。属阴虚,六味丸人参枸杞、菖蒲、远志。属阳虚,开窍丹:黄芪一两当归五钱花粉二钱、柴胡香附、远志、菖蒲各一钱肉桂甘草各五分

耳鸣属火盛,大分清饮:二苓、泽泻枳壳木通、炒栀、前仁。属痰盛,清膈煎陈皮贝母胆星海石木通白芥

耳聋属老年,归元汤熟地一两附子八钱当归人参、焦术、故纸、苡仁各五钱芡实山药杜仲各三钱炮姜二钱防风一钱

属少年,明心汤:生沙参黄芪、蔓荆各三钱、炒芍、黄柏各二钱升麻钱半、炙草一钱

怒便鸣聋,实者,小柴胡加归、芎、栀子;虚者,八珍汤加炒栀。

气闭鸣聋,实者,逍遥散白术,加香附、蔓荆、菖蒲;虚者,补中汤加木通、菖蒲。

午前甚,小柴胡加炒栀、黄连。因阳气虚,补中汤加炒栀。

午后甚,苓术四物汤。因肾虚火动,六味丸加知母牛膝

阴虚,左归丸。兼有火,清化饮:生地、白芍茯苓黄芩麦冬、丹皮、石斛

阳虚,右归丸。兼气虚,间用补中汤,加荆防、菖蒲。

寒火冲耳,痄腮汤:连翘三钱、大力、羌活防风、柴胡各二钱荆芥薄荷甘草各一钱生姜。或四顺煎:当归赤芍羌活、防风、连翘、炒栀、大黄、甘草、灯心

耳疮肿痛,小柴胡去半夏,加芎、芍、炒栀、连翘、桔梗、胆草。或丹栀四物,加柴胡、银花、连翘、胆草。

痛痒生疮,栀子清肝散:炒栀、当归、川芎白芍茯苓、柴胡、丹皮、大力、甘草。或丹栀逍遥散,去术,加香附、贝母、银花、菖蒲、木耳荷叶

耳内生疔,丹栀逍遥散菊花,外用蟾酥锭,磨滴耳内,兼服数粒,立效。

月蚀耳疮,四圣散松香枯矾雄黄、蚊蛤研末,香油调搽。或石膏龙骨松香枯矾研末,鸡蛋黄炒出油调搽。

停耳出脓,清肝抑火汤:当归、柴胡、炒栀、黄连、菖蒲、胆草,外枯矾、龙骨、五棓、乳香、发灰研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集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集成》书籍目录
  1. 耳证《医学集成》
  2. 耳针注意事项《中医刺灸》
  3. 耳证《景岳全书》
  4. 耳针适应范围《中医刺灸》
  5. 耳证《明医指掌》
  6. 耳针麻醉《中医词典》
  7. 耳症《保婴撮要》
  8. 耳针疗法《针灸学》
  9. 耳症《文堂集验方》
  10. 耳针疗法《中医词典》
  11. 耳症《幼科折衷》
  12. 耳针疗法《中医刺灸》
  13. 耳症论治《类证治裁》
  14. 耳针疗法《中医名词词典》
  15. 耳症脉候《类证治裁》
  16. 耳针刺激方法《中医刺灸》
  17. 耳痔《中医名词词典》
  18. 耳针常用穴位《中医眼科学》
  19. 耳痔《中医词典》
  20. 耳针操作程序《中医刺灸》
  21. 耳痔《医门补要》
  22. 耳针《中医名词词典》
  23. 耳痔、耳蕈、耳挺《外科心法要诀》
  24. 耳胀痛《中医词典》
  25. 耳痔耳挺耳蕈《外科大成》
  26. 耳杂疗方八首《外台秘要》
  27. 耳痔耳蕈耳挺《医宗金鉴》
  28. 耳源性脑脓肿《耳鼻咽喉外科学》
  29. 耳痔秘方《华佗神方》
  30. 耳源性脑脓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31. 耳中《中医词典》

《医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