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论
贯槎吴大老爷,贵体纵云微和,尚属无碍。年近古稀,脉出虎口,寿考之征,况先后两天俱足,阳脏阳脉,君曰怔忡,余曰非也。惕惕然有所动者为怔,筑筑然有所动者为忡,有物所触者为惊,无物所触者为悸。然怔忡、惊悸名虽不同,治法无异,不必服蛮煎、正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施治。予从脉息有余调理,怔忡惊悸自除,日夜均安,百病俱失,再能怡养性天,则福寿延长矣。
脉息有余方
生熟地各八钱,明天冬四钱、寸麦冬四钱、全当归三钱、赤芍药二钱、杭菊花二钱、白云苓二钱、熟大黄一钱、元明粉一钱、竹心车前引。
此方全用滋水养肝、消风解热、平金润燥、推荡郁热。以大便行一二次后,早服天王补心丹,夜服归脾汤,其患立愈。随作怡养曲授彭山县吴贯槎,清廉吏也,籍隶湘南,秋闱见踬,由诸生从戎,克复数城,选举武阳,虽年愈花甲,运甓(音pì,砖,古代又称“瓴甓”。)尤勤。公退之睱,抱恙怔忡,延予就治。予略暗岐黄,稍知玄妙,诊得六脉健旺,两天俱足,服药百剂不如静镇一时。古诗云,静者心多妙,又万物静观皆自得,按之实养心术也。因不揣固陋,作怡养一曲为献。
少年人到暮年老,暮年更比少年好。
常学含饴且弄孙,闲看奇花闲听鸟。
君性喜清廉,我性喜参考。
同性复同心,为君脱诗稿。
养性情,除烦恼。
快乐多,劳若少。
字何必张颠,诗何必贾岛,酒何必刘伶,药何必思邈。
勿求曼倩桃,勿觅安期枣,是非随处忘,得失随时了。
形神莫过劳,饮食莫过饱。卧不待更寒,起必待天晓。
桑者闲,劳人草。
涵养深,精神保。
辅养刀圭切莫迟,调和水火还须早。
怡养性天到百年,此心莫使憧憧扰。

- 恭论《医学集成》
- 恭论《医学集成》
- 龚暗斋观察令媳瘵证《程杏轩医案》
- 恭论《医学集成》
- 龚倍《中医词典》
- 宫詹吴少翁患痢赤白兼下里急后重(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龚璧《中医词典》
- 宫外孕《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龚定国《中医词典》
- 宫外孕《急诊医学》
- 龚居中《中医词典》
- 宫庭医生分工《中国医学通史》
- 龚庆宣《中医词典》
- 宫庭美肤茶《茶饮保健》
- 龚廷贤《中医词典》
- 宫廷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龚西崖兄咳血《程杏轩医案》
- 宫泰《中医词典》
- 龚颜德孕痈方《妇人大全良方》
- 宫内节育器《妇产科学》
- 龚玉屏治效并后不治之验《仿寓意草》
- 宫内节育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龚玉屏子椿官治效并后不治之验《仿寓意草》
- 宫冷不孕《中医词典》
- 龚云林论七表八里总归四脉《疡医大全》
- 宫颈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龚赵氏常服调理方《知医必辨》
- 宫颈糜烂《中医词典》
- 巩堤丸(加减巩堤丸)《目经大成》
- 宫颈糜烂《临床激光治疗学》
- 巩膜色调异常《眼科学》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