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清臣曰:痛证宜分气、血、食、虫、寒、热、虚、实。气痛无定,血痛有定,食痛胀甚,虫痛饥甚,虚者喜按,实者拒按,寒则凝滞,热则绞急,且腹属三阴,脐上属太阴,当脐属少阴,脐下属厥阴。看明部位,斯无遗误。
谚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二语是治腹痛要着。至痧症腹痛,酌用温补。
当脐痛,附子理阴煎去当归,加小茴。或加味真武汤:焦术、茯苓、白芍、小茴、附子、肉桂、炮姜、甘草、姜、枣。
脐下痛,六味回阳饮加吴萸、花椒。或吴萸四逆汤:吴萸、附子、炮姜、炙草加花椒。
乍痛乍止为火,清肝散:白芍一两、炒栀八钱、黄连、枳壳各三钱、甘草二钱。或抑火丹:香附、陈皮、白芍、炒栀、黄连、枳壳、木香、滑石、甘草。
痛无增减为寒,桂、附六君加姜、萸。或温中饮:人参、当归各三钱,炮姜二钱,肉桂、木香、炙草各一钱。
便后痛减为食,香砂平胃散加查、麦、曲。或大和中饮加香附、木香。
面白唇红为虫,二陈去草,加史君、乌梅。或六君去草,加雷丸、榧子。
痛不移处为死血,散血丹:香附一两,元胡三钱,桃仁、红花各二钱,炒军一钱,泽兰五钱,甜酒。或涤瘀汤:山查三钱,苏木二钱,桃仁、陈皮各钱半,归尾、红花各一钱,泽兰四钱,甜酒。

- 腹痛《医学集成》
- 腹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腹痛《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腹痛《物理诊断学》
- 腹痛《育婴家秘》
- 腹通谷《针灸学》
- 腹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腹通谷《中医词典》
- 腹痛《千金翼方》
- 腹啼《中医词典》
- 腹痛《圣济总录》
- 腹水《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腹痛《景岳全书》
- 腹生虫即《奇效简便良方》
- 腹痛《景岳全书》
- 腹上麻痹《中医词典》
- 腹痛《常见病自测》
- 腹伤肠出《伤科补要》
- 腹痛《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腹屈《中医词典》
- 腹痛《气功外气疗法》
- 腹腔器官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 腹痛《傅青主男科》
- 腹腔脓肿《普通外科学》
- 腹痛《傅青主女科》
- 腹腔脓肿《普通外科学》
- 腹痛《中医词典》
- 腹腔脓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腹痛《麻疹备要方论》
- 腹腔内个别脏器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普通外科学》
- 腹痛《凌临灵方》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