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丸证其三
余尝自病痰饮,喘咳,吐浊,痛连胸胁,以皂荚大者四枚炙末,盛碗中,调赤砂糖,间日一服。连服四次,下利日二三度,痰涎与粪俱下,有时竟全是痰液。病愈后,体亦大亏。于是知皂荚之攻消甚猛,全赖枣膏调剂也。夫甘遂之破水饮,葶苈之泻痈胀,与皂荚之消胶痰,可称鼎足而三。惟近人不察,恒视若鸩毒,弃良药而不用,伊谁之过欤?
曹颖甫曰:余治张大元喘咳,不得卧,亦用控涎丹法,一下而愈。近数年来大元染有烟癖,浓痰和水而出,一夜得一大玻璃杯。诸痰饮方绝无功用,皂荚灰亦无济。大约水气太甚者,既不当用涤除油垢之法,而中有浓痰者又非温药所能治乎?

- 皂荚丸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方《伤寒杂病论》
- 皂荚丸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冯氏锦囊秘录》
- 皂荚蕈《本草纲目》
- 皂荚丸《备急千金要方》
- 皂荚圆方《医宗金鉴》
- 皂荚丸《金匮悬解》
- 皂荚长板荚《冯氏锦囊秘录》
- 皂荚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皂荚子《雷公炮炙论》
- 皂荚菌《滇南本草》
- 皂荚子《本草崇原》
- 皂荚刺《药鉴》
- 皂角《本草备要》
- 皂荚刺《本草从新》
- 皂角《本草易读》
- 皂荚、皂荚子《本草思辨录》
- 皂角《本草求真》
- 皂荚(牙皂)《中药学》
- 皂角《得配本草》
- 皂荚《本草图经》
- 皂角《本草便读》
- 皂荚《本草乘雅半偈》
- 皂角《本草分经》
- 皂荚《药征续编》
- 皂角《本草分经》
-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
- 皂角《本草分经》
《经方实验录》
- 原序
- 上卷
- 中卷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大黄汤证
- 白虎加桂枝汤证
-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射干麻黄汤证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证
- 皂荚丸证
- 泽泻汤证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 炙甘草汤证
- 小建中汤证
- 当归建中汤证
-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芍药甘草汤证
- 中卷结一
- 大陷胸汤证
- 桃核承气汤证
- 抵当汤证
- 抵当丸证
- 白头翁汤证
- 猪胆汁导证
- 麻子仁丸证
- 中卷结二
- 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