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证其二
黄汉栋 夜行风雪中,冒寒,因而恶寒,时欲呕,脉浮紧,宜麻黄汤。
生麻黄(三钱) 川桂枝(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生甘草(钱半)
拙巢注:汉栋服后,汗出,继以桔梗五钱,生草三钱,泡汤饮之,愈。
【按】麻黄汤全部脉证固如前案拙按所云,但并不谓必如此诸状悉具,乃可用本汤,若缺其一,即不可施也。反之,若病者体内之变化,确属麻黄汤证之病理,则虽见证稍异,亦可以用之而效。缘病者体气不同,各如其面,加以受邪有轻重之别,时令有寒热之殊,故虽同一汤证,彼此亦有差池。若前按所引,有喘而无呕,本案所载,则有呕而无喘是也。大论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窃谓此“必”字犹言“多”也,并非一定之谓。盖其人胃气本弱,或有湿痰,故牵引而作呕。若夫喘,则实为麻黄汤之主证,较呕着要多多,此吾人所当了然于胸中者也。

- 麻黄汤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 麻黄汤证《伤寒九十论》
- 麻黄汤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 麻黄汤证《临证实验录》
- 麻黄汤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 麻黄汤证《临证实验录》
- 麻黄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 麻黄汤洗《妇人大全良方》
-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麻黄汤五苓散圆通就用法《医法圆通》
- 麻黄调心泄热汤《备急千金要方》
- 麻黄汤脉证七条《伤寒贯珠集》
- 麻黄丸《苏沈良方》
- 麻黄汤麻黄《伤寒括要》
-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 麻黄汤方《伤寒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医宗金鉴》
- 麻黄汤方《伤寒明理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删补名医方论》
- 麻黄汤方《医学心悟》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寻源》
- 麻黄汤方《医宗金鉴》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括要》
- 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医宗金鉴》
- 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伤寒论》
《经方实验录》
- 原序
- 上卷
- 中卷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大黄汤证
- 白虎加桂枝汤证
-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射干麻黄汤证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证
- 皂荚丸证
- 泽泻汤证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 炙甘草汤证
- 小建中汤证
- 当归建中汤证
-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芍药甘草汤证
- 中卷结一
- 大陷胸汤证
- 桃核承气汤证
- 抵当汤证
- 抵当丸证
- 白头翁汤证
- 猪胆汁导证
- 麻子仁丸证
- 中卷结二
- 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