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汤证
余二十五岁时,能读医书,而尚不善于治病。随表兄陈尚白买舟赴南京,应秋试。陈夫妇同宿中舱,余宿前舱。天方溽暑,骄阳如炽。舟泊无锡,陈夫妇相偕登陆,赴浴惠泉,嘱余守舱中。余汗出浃背,又不便易衣,令其自干。饮食起居又不适,因是心恒悒悒然。舟泊五日,方启碇。又五日,乃抵镇江。下榻后,部署初定,即卧病矣。延医疏方,不外鲜藿香、鲜佩兰之属。服之数日,病反加剧。汗出,热不清,而恶寒无已。当夜乘轮赴京。时觉天昏地黑,不知人事。比抵石城,诸友扶住堂子巷寓所。每小便,辄血出,作殷红色,且觉头痛。时为八月初五日,距进场之期仅三天矣。是时,姻丈陈葆厚先生已先余到南京。丈精于医,诊脉一过,即亲出市药,及荷叶露三大瓶,生梨十余枚以归。并属先饮露,饮已,口即不干。顷之又渴,复啖生梨,梨皮不遑削,仅弃其心,顷刻尽十枚。迨药煎成,即进一大碗,心中顿觉清朗,倦极而睡。醒后,头已不痛,惟汗未出。更进二煎,浓倍于前。服后,又睡。醒时,不觉周身汗出,先小汗,后大汗,竟至内衣夹袄被褥上下皆湿,急起更易,反被以盖。于是方觉诸恙悉除,腹中知饥,索热粥。侍者曰:粥已备,盖陈丈所预嘱者也。初啜一小碗,觉香甜逾恒。稍停,又续进,竟其夜,竟尽二大碗。初七日,即能进场。试期达九日夜,毫无倦容。余乃惊陈丈医术之神。叩其药,则桂枝石膏二味同捣也。问其价,曰:适逢新开药铺,共费钱六文而已。遂相与大笑。
【按】头痛而恶寒,此太阳病未罢也,法当令其汗出而解。然小便已见血出,安复有余液可以作汗?故先饮荷叶露及生梨者,增其液以为作汗之张本也。于是与石膏以清其内蕴之热,与桂枝以祛其外束之寒。寒因汗解,热因凉除。醒来索粥,是即白虎汤之粳米,向之饮露,亦犹加参汤之人参。看其啖梨啜露之顷,孰知已含圣法。呜呼,化冲圣方活而用之,其功效必无穷也。
【又按】白虎加挂枝汤证多见于夏日,诚以炎暑蒸人,胃肠本已热化,入夜凉风习习,未免贪享,故致表里交病。表为寒束,则热无外泄之机,势必愈炽。热既内炽,则更易伤津,使无从作汗以解表。惟有投白虎汤以治其本(肠胃之热),同时加桂枝以治其标(表证之寒),标本并治,方可热除津复,汗出表解。依余经验,桂枝轻至一钱,生石膏轻至三钱,亦可有效。设不尔者,但用白虎以清热,则表证将愈甚,但用桂枝以解表,则内热将愈炽,终不免坏病之变,此乃桂枝石膏二药必须合作而不可分离之理也。或曰:君前谓石膏凉胃,桂枝温胃,何能温凉并进,反获奇功耶?曰:仲圣方温凉并用者,诸泻心汤即在其例,若桂枝与石膏犹其始焉者尔。盖人体之机构复杂繁沓,灵敏万分,及其病时,作用尤显。各部机构每自能吸取其所需,而放任其所不需者。若论本汤证,则胃取石膏之凉而消热,动脉取桂枝之散而致汗,故二者非但不相左,抑且相成。
前桂枝加大黄汤为七分太阳,三分阳明。今白虎加桂枝汤为七分阳明,三分太阳。二汤之对仗,堪称工整。医者能合用仲圣诸方,即可曲应万变之病,兹二汤特发其凡耳。

- 白虎加桂枝汤证《经方实验录》
- 白虎加桂枝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加黄连阿胶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桂枝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人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桂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白虎加人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悬解》
- 白虎加人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桂枝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人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人参汤《医宗金鉴》
-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人参汤《删补名医方论》
- 白虎加桂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寻源》
- 白虎加桂汤《备急千金要方》
- 白虎加人参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白虎加地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括要》
- 白虎加苍术汤《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加苍术汤《医方考》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候《诸病源候论》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候《中医词典》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风秘方《华佗神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经方实验录》
- 原序
- 上卷
- 中卷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大黄汤证
- 白虎加桂枝汤证
-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射干麻黄汤证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证
- 皂荚丸证
- 泽泻汤证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 炙甘草汤证
- 小建中汤证
- 当归建中汤证
-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芍药甘草汤证
- 中卷结一
- 大陷胸汤证
- 桃核承气汤证
- 抵当汤证
- 抵当丸证
- 白头翁汤证
- 猪胆汁导证
- 麻子仁丸证
- 中卷结二
- 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