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

《经方实验录》书籍目录

前年三月间,朱锡基家一女婢病发热,请诊洽。予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指谓猩红热,当急送传染病医院受治。锡基之房东尤恐惧,怂恿最力。锡基不能决,请予毅然用方。予允之。细察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喘声大作,呼吸困难不堪,咯痰不出,身热胸闷,目不能张视,烦躁不得眠,此实烂喉痧之危候,当与:

麻黄(钱半) 生石膏(五钱) 光杏仁(四钱) 生草(一钱)

略加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透发清热化痰之品。服后,即得安睡,痧齐发而明,喉痛渐除。续与调理,三日全愈。事后婢女叩谢曰,前我病剧之时,服药(指本方)之后,凉爽万分,不知如何快适云。

【按】夫麻疹以透净为吉,内伏为凶,尽人所知也。而透之之法却有辨别。盖痧毒内伏,须随汗液乃能外出。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须随身热乃能外泌。故痧前之身热乃应有之现象。惟此种身热亦有一定之标准,过低固不可,过高亦不佳。事实上过高者少,过低者多。故用药宜偏于温,万不可滥用凉剂以遏之。及痧毒正发之时,小儿身热往往过度,与未发前成反比。不知身热过重又妨痧毒之外透。此时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此为麻杏甘石之的证,重剂投之,百发百中,又岂平淡之药所能及哉?

疹病之兼喉病者,中医谓之烂喉痧,西医称之曰猩红热。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当以痧为本,以喉为标,但求痧透,则喉自愈,可谓要言不繁。而本汤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本汤条文曰:“发汗后(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云云。而或者欲易之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不知麻黄汤证,由或未发热进为发热,其证势为由郁而发。麻杏甘石汤证,由身大热转为身无大热,其证势为由表入里。惟其逐渐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故无汗渐转为汗出。独其喘则必不除。然后知“热喘”二字实为本汤之主证。得此一隅,庶几三反。而经文何必涂改之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经方实验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经方实验录》书籍目录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四(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伤寒论》
  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6.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医宗金鉴》
  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证《医学摘粹》
  8.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伤寒杂病论》
  9.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括要》
  1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悬解》
  1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3.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寻源》
  1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16.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删补名医方论》
  17.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18.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医宗金鉴》
  19.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医方考》
  20.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21. 麻黄续命汤《仁术便览》
  22. 麻黄丸《苏沈良方》
  23. 麻黄引气汤《备急千金要方》
  24. 麻黄调心泄热汤《备急千金要方》
  25. 麻黄证《医学摘粹》
  26.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7. 麻黄证《医学摘粹》
  28. 麻黄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29. 麻黄证《医学摘粹》
  30. 麻黄汤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31. 麻黄证二 太阳二十一《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