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心跳骤停院外复苏技术
一、心跳骤停主因
心跳骤停是指由各种原因致使心跳突然停止正常收缩和供血功能,使全身所需血液中断,导致各个组织器?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0秒钟。
方法:①病伤者仰卧位。②颈动脉在男性喉结下2~3cm处,即气管旁软组织得。触摸时,急救者一手轻按病者前额,一手触摸颈动脉。如能触到搏动,则收缩压还不低于8kpa(60mmhg),证明心跳未停止。③触摸颈动脉压力不易过重过大,禁止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防影响血液循环。④备注触摸颈动脉时,不能压迫气管,以防造成呼吸道阻塞。⑤颈动脉处有创伤或因颈肌肥厚(包括儿童),可改为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2.触摸肱动脉法:在肘窝上,于肱二头肌腱上内侧可摸到肱动脉的搏动,此处亦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3.触摸股动脉法:在腹股沟韧带稍内侧的下方,能摸到搏动则收缩压在9.33kpa(70mmhg)。
4.触摸桡动脉法:桡动脉在腕部的桡骨头的外侧,腕横纹的外上侧,能摸及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12kpa(92mmhg),但还注意脉率,如>120~140次/分时,提示有大量出血。必须立即采用制止出血措施。
(二)心跳骤停复苏技术
1.胸外心脏按压术(图5):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①使伤病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注意保暖。②急救者以左手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压于左手背上,借操作者的体重向脊柱方向带有冲击性地按压,但绝不能用力过猛过大,因暴力可引起肋骨骨折、心包积血,以能使胸骨与其相连肋骨下降3~4厘米为宜,以间接压迫心脏,接着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心脏舒张。③挤压与放松之间的百分比,前者占60%,后者占40%。④按压速度不能过快过慢,成人为80~100次/分,小儿为100~120次/分。⑤按压必须持之以恒,直到有效的心跳恢复为止。⑥小儿只用一掌根的压力即可,新生儿只用2~3指的压力即达目的。⑦近来提倡新的心肺复苏术,即在胸外按压的同时,旅行呼吸道加压,其压力>5.9kpa(60cm水银柱),或人工呼吸,可增加颈动脉血流量。
图5
图6
2.人工呼吸(图6):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有条件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插管如超过48小时,最好做气管切开,接上人工呼吸机。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若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二人操作时,需按4~5:1的比例进行,如单人操作,则其比例为15:2。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②本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下院外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shimazu报告,5年内抢治267例呼吸心跳停止病人,长期存活率2.6%,仅1.5%为真正功能恢复者。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分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后,有效的标志是,除可触摸到大动脉开始搏动外,同时也应出现下列脑复苏的征象:
瞳孔由大变小或出现对光反射。
出现睫毛反射。
有吞咽反射。
挣扎的出现。
自主呼吸恢复。

- 心跳骤停院外复苏技术《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心跳骤停《病理生理学》
- 心痛《评琴书屋医略》
- 心跳骤停《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痛《医法圆通》
- 心跳心忙《医林改错》
- 心痛《千金翼方》
- 心跳心慌《中医词典》
- 心痛《医理真传》
- 心跳《医学集成》
- 心痛《圣济总录》
- 心所生病《幼科发挥》
- 心痛《傅青主女科》
- 心损《中医词典》
- 心痛《中医词典》
- 心忪《中医词典》
- 心痛《杂病治例》
- 心死脏《中医词典》
- 心痛《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心说《医学三字经》
- 心痛《重订灵兰要览》
- 心说《医学实在易》
- 心痛《女科秘旨》
- 心水《中医词典》
- 心痛《医学纲目》
- 心衰愈后呃逆《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心痛《医学纲目》
- 心衰愈后呃逆《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心痛《医学纲目》
- 心术《古今医彻》
- 心痛《幼幼新书》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第一章 院外急救与管理
- 第一节 院外急救的重要意义与内容
- 第二节 院外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 第三节 院外急救时伤员的分类
- 第四节 急救指挥系统科学化
- 第五节 群众急救系统普及化
- 第六节 区县急救系统网络化
- 第七节 医疗急救现代化
- 第八节 国内与国外急救系统简介
- 第二章 院外急救医学基本知识
- 第三章 院外基础生命复苏技术
- 第四章 外伤院外急救技术
- 第五章 心血管急症院外急救
- 第一节 心脏生理解剖简介
-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 第三节 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
- 第四节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 第五节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 第六节 休克的急救
- 第七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救
- 第八节 冠心病的预防
- 第九节 老人洗澡时晕倒的急救
- 第六章 消化道急症院外急救
- 第一节 消化道生理解剖简介
- 第二节 呕吐的急救
- 第三节 呕血的急救
- 第四节 便血的急救
- 第五节 消化道异物的急救
-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的急救
- 第七节 肠梗阻的急救
- 第八节 腹部外伤的急救
- 第九节 消化道溃疡急症的急救
- 第十节 急性胆道蛔虫症的急救
- 常用镇痛药物
- 第七章 呼吸系统急症的院外急救
-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简介
- 第一节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
- 第三节 鼻腔异物的急救
- 第四节 鱼刺卡在嗓子时的急救
- 第五节 呼吸困难的急救
- 第六节 鼻出血的急救
- 第七节 窒息的急救
- 第八节 大咯血的急救
- 第九节 咯血窒息的急救
- 第八章 骨折与外伤院外急救
- 第一节 骨的生理解剖简介
- 第二节 肋骨骨折的急救
- 第三节 创伤性气胸和血胸的急救
- 第四节 脊柱骨折的急救
- 第五节 颅底骨折的急救
- 第六节 断肢的急救
- 第七节 前臂骨折的急救
- 第八节 下肢骨折的急救
- 第九节 手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 第十节 头部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 第十一节 腹部创伤的急救
- 第十二节 脚脖子扭伤的急救
- 第十三节 急性腰扭伤的急救
- 第十四节 坠落伤的急救
- 第十五节 颅脑损伤的急救
- 第九章 各种中毒院外急救
-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与技术
- 第二节 植物性中毒的急救
- 第三节 有毒动物中毒的急救
-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急救
- 第四节 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
- 第六节 常用药物中毒的急救
- 第七节 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
- 第八节 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
- 第九节 腐蚀剂中毒的急救
- 第十章 各种灾害伤院外急救
- 第一节 触电的急救
- 第二节 雷击伤的急救
- 第三节 鞭炮伤的急救
- 第四节 冷冻伤的急救
- 第五节 塌方砸伤的急救
- 第六节 火灾的急救
- 第七节 溺水的急救
- 第八节 烧伤的急救
- 第九节 地震的急救
- 第十节 翻船的急救
- 第十一节 车祸的急救
- 第十一章 五官伤院外急救
- 第一节 鼻外伤的急救
- 第二节 眼睛碰伤的急救
- 第三节 鼓膜破裂的急救
- 第四节 眼球伤的急救
- 第五节 电旋光性眼炎的急救
- 第五节 沙尘进眼的急救处理
- 第七节 小虫进耳的急救
- 第八节 突发性耳聋的急救
- 第九节 外耳道异物的急救
- 第十节 鼻腔异物的急救
- 第十一节 气管异物的急救
- 第十二节 严重鼻出血的急救
- 第十二章 虫兽咬伤院外急救
-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四章 妇儿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六章 代谢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七章 其他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八章 院外急救箱与手导引
-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