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书籍目录

心脏性猝死是指健康人或在已有的疾病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心跳骤停,呼吸也很快停止,脑的供血供氧立即中断的情况,又称急死,多数来不及抢救。猝死主要原因是冠心病。有人观察10年统计证实,在1小时内猝死的463例中,冠心病占91%。从发作至猝死的时间尚无定论,短者1小时,长者24小时(WHO)定为6小时之内死亡者为猝死),有心脏病者占75%,男女之比约为4~5:1。年龄在35~70岁之间,成人和6个月内婴儿均可发生。年龄愈高并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者发病率愈高。

一、诱发因素

触电、溺水、严重的创伤等也可引发猝死,但主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吸烟、肥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活动、气候寒冷、饱食。

二、症状

发和猝死后心音消失,测不到血压,脉搏触不到,继之呼吸停止,意识消失,四肢厥冷,抽搐,瞳孔散大。心电图可见心搏停止。

三、判断

1.心跳呼吸停止。

2.患者知觉丧失,高声呼唤其姓名或摇动其身体无反应。

3.大动脉搏动消失,用手的拇、食指在颈前喉结两侧可摸到有搏动,表示心跳未停,如无搏动表示心跳停止。

4.心音消失,用耳朵直贴在左胸心前区(锁骨中线与4~5肋间横线交叉处),如听不到心音,表明心跳停止。

5.心跳停止数稍、数分钟,呼吸也停止。也有呼吸先停而心跳后停者,临床上很难分开。

6.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开始散大。

7.测量血压变为零,即测不出血压。

四、急救

急救原则是就地立即实行心肺脑复苏急救,分秒必争。

1.立即使病人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头应放低,清除口腔异物和分泌物。

2.实行胸外心脏挤压法、胸前叩击法等复苏技术。

根据JAMA对心脏骤停后,进行基础和进一步生命抢救的时间和生存率为下相关。详看下表。

基础生命抢救(分)进一步生命抢救(分)生存率(%)
心停搏后0~40~843
0~41610
8~120~166
8~12160
12120

五、预防

猝死后数分钟或数秒钟,症状尚未出现,就突然死亡者,称即刻死亡。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猝死,其中50%~60%发生在家中,且多在床上,6%发生在厕所,8%~12%发生在工作时间,2%~3%发生在体力活动时,也有发生在进餐、看电视、聊天时者。男女之比为10:1。

1.中老年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有心、脑疾病的人,应常有人照料,特别是在夜间与蹲厕时等。

3.平时每天分多次口服阿司匹大0.3~0.6毫克,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4.减肥防胖,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不急不躁。

5.戒烟酒,饮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6.猝死前常无先兆,心搏收缩停止未超过4分钟,抢救及时,约有半数存活,如超过6分钟存活率很小。因此,关键在于预防。

7.长期口服心得安可使心肌耗氧减少,缩小梗死面积,对冠心病心性猝死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8.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病人常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室性早搏时,常是猝死的预兆。及时抢救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现代院外急救手册》书籍目录
  1.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 心脏形《古今医统大全》
  3. 心脏血管解剖特点《儿科学》
  4. 心脏外形的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
  5. 心脏移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7. 心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8. 心脏统论《圣济总录》
  9. 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10. 心脏手术期间的监测《急诊医学》
  11. 心脏粘液瘤《心脏病学》
  12. 心脏生理特点《儿科学》
  13. 心脏证治《育婴家秘》
  14. 心脏生理解剖简介《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5.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医学心理学》
  16. 心脏神经官能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7.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心理分型《医学心理学》
  18. 心脏内部的分隔《组织学与胚胎学》
  19. 心脏中风《中医词典》
  20. 心脏脉论《备急千金要方》
  21. 心脏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心脏脉病虚实《寿世保元》
  23. 心脏肿瘤《病理学》
  24. 心脏良性肿瘤《病理学》
  25.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急诊医学》
  26. 心脏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27. 心脏转移性肿瘤《病理学》
  28. 心脏经文《医宗金鉴》
  29. 心脏作功量《生理学》
  30. 心脏检查《物理诊断学》
  31. 心燥《校注医醇剩义》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