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一、初潮 月经首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一般在13~15岁之间,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二、周期 自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三、持续时间和经血量 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天到7~8天不等,多数在3~6天之间。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有人用放射性59Fe或51C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经血量,前者为10~55ml,后者为35~58ml,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ml者为病理状态。

四、经血特点 为暗红色,血量过多时为鲜红。血内含有退变的内膜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细菌及白细胞等。经血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块者。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经血量超过正常。经血不凝的主要原因为破坏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经血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破坏其它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五、经期症状 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纳差。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易激动等,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妇产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1.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妇产科学》
  2. 月经周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 月经紫黑属热非寒论《女科经纶》
  4. 月经滞涩《中医词典》
  5. 月客《中医词典》
  6. 月经之常《妇科心法要诀》
  7. 月空方位例《妇人大全良方》
  8. 月经之常《医宗金鉴》
  9. 月里众疾《明医指掌》
  10. 月经诊法提纲《望诊遵经》
  11. 月廉疮《医宗金鉴》
  12. 月经与排卵及激素调节《生理学》
  13. 月脉《中医词典》
  14. 月经异常《妇科心法要诀》
  15. 月明砂《玉楸药解》
  16. 月经异常《医宗金鉴》
  17. 月内人神所在《针灸聚英》
  18. 月经血虚发热《宁坤秘籍》
  19. 月内眼痛《急救广生集》
  20. 月经绪论《妇人大全良方》
  21. 月内眼痛《奇方类编》
  22. 月经先期《中医妇科学》
  23. 月期华水《中医词典》
  24. 月经先期《竹林女科证治》
  25. 月阙疮《中医词典》
  26. 月经先期《中医词典》
  27. 月色皆浓《中医词典》
  28. 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妇科学》
  29. 月食疮《中医词典》
  30. 月经水《中医词典》
  31. 月食疮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