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宫

《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如倒置、前后略扁的梨形,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上三分之二为“子宫体部”;体的上部两侧输卵管入口线以上稍隆突部为“子宫底部”,下三分之一为“子宫颈部”,子宫颈下半部伸入阴道称“宫颈阴道段”,上半部为“宫颈阴道上段”。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其下通向宫颈管(图5)。峡部上界因解剖上较狭窄,有人称之为“宫颈解剖内口”,下界因粘膜在此由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内膜,称“宫颈组织内口”。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宫颈管为梭形上为内口,下开口于阴道,为宫颈外口,未产者呈圆点状,已产者因分娩时裂伤,多呈“一”字形(图6)。宫颈以外口为界,分为上下两唇。宫颈宽约1.5~2.5cm,硬度如软骨。输尿管由上向下在距宫颈侧仅约2~2.5cm处,在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再向下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在此区域内行妇科手术时,必须警惕,防止损伤输尿管。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图7),

子宫矢状剖面图,示峡部

图5 子宫矢状剖面图,示峡部

1 峡部 2 宫颈阴道上段 3 宫颈阴道段

宫颈外口

图6 宫颈外口

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

图7 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

A 婴儿期子宫约1:2 B青春期子宫约1:1 C成年期子宫约2:1

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粘膜又分功能层(致密层与海绵层)与基底层两部分。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增殖、分泌及脱落),而基底层无周期性变化。肌层最厚,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肌纤维交织如网,分娩后收缩可压迫贯穿其间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浆膜层紧紧覆盖宫底及宫体,在前方相当于峡部下界处折向膀胱,形成“子宫膀胱皱襞”。浆膜疏松地覆盖着峡部,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子宫切除术时,即在此切开腹膜,推开膀胱,露出子宫下段及颈部。子宫后壁浆膜则向下掩盖宫颈上段及阴道后壁上段,反折至直肠,形成“子宫直肠陷窝”,此为腹腔最低部分。与阴道后穹窿仅有阴道壁、少量结缔组织及一层腹膜相隔。临床上,当腹腔内出血或感染化脓时,血液或脓液多积于此,可从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以达诊断、治疗目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妇产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1. 子宫《妇产科学》
  2. 子宫《组织学与胚胎学》
  3. 子宫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子宫《人体解剖学》
  5. 子宫癌《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6. 子宫《针灸学》
  7. 子宫癌、乳癌——屠杀妇女健康的医学《中医之钥》
  8. 子宫《中医词典》
  9.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10. 子烦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1. 子宫不收《中医词典》
  12. 子烦证治《医宗金鉴》
  13. 子宫不收《产鉴》
  14.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妇科秘书》
  15. 子宫不收《评注产科心法》
  16.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胎产心法》
  17. 子宫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子烦《女科秘要》
  19. 子宫穿孔《急诊医学》
  20. 子烦《评注产科心法》
  21. 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古代房中秘方》
  22. 子烦《盘珠集胎产症治》
  23. 子宫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24. 子烦《女科折衷纂要》
  25. 子宫肌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6. 子烦《女科指掌》
  27. 子宫肌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8. 子烦《沈氏女科辑要》
  29. 子宫肌瘤《百病自测》
  30. 子烦《女科精要》
  31. 子宫肌瘤《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