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
此手术需先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推下膀胱暴露子宫下段后,才能切开宫壁取婴,故操作上较复杂。由于切口位于子宫的被动段(下段),前面还覆有膀胱,因而愈合多较好,在再孕分娩时破裂的发生率较体部剖宫产术低,加上术时出血、对腹腔脏器的骚扰及感染的扩散机会均较少等,故决定剖宫取胎时,应尽可能采用此手术方式。
一、手术步骤
(一)腹壁切口 自脐下4~5cm处起,切至耻骨联合上缘,长约10~12cm。亦有取下腹部弧形切口者。
(二)切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进腹腔后,提起子宫膀胱腹膜,于腹膜反折下方1~2cm处作一长约12cm的弧形切口(图214)。
切开反折腹膜后,先向上游离至反折处,便于最后缝合(图215),然后沿膀胱宫颈间疏松结缔组织平面,用手指将膀胱轻轻向下剥离约4~5cm(图216、217),再向两侧游离至近子宫侧缘处,显暴子宫下段。
(三)切开子宫下段 牵开膀胱,在距反折切开处下方2~3cm处,先作一长约3cm横切口(图218、219)。临产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壁越薄,有时仅厚2~3mm。用刀缓缓切开(注意勿损伤胎儿),至显露胎膜时破膜并吸尽羊水。用绷带剪向两边延伸,使成一长约12cm弯度向上的弧形切口(图220、221)。也可伸入手指顺纤维方向轻轻分开至接近子宫下段侧缘处(图222),如认为开口不够大,可在两端弧形向上剪开扩大之。切勿向两侧直线剪开,以免损伤大血管(图223)。
(四)胎儿娩出 伸手入宫腔,将儿头枕部转朝上,然后将儿头向上提,另一手在腹外自宫底向下推压,儿头多可顺利娩出(图224、225)。取胎儿时,可暂移去拉钩,以利操作。
儿头娩出有困难时,可试用产钳的一叶将其娩出(图226),必要时用双叶夹取,置入方法同产钳术(图227)。
图214 提起反折腹膜,沿虚线切开
图215 切开腹膜向上游离至反折处,便于最后缝合
图216 游离膀胱
图217 分离膀胱的矢状剖面图
如儿手同时露于切口,应设法推开,以免增加儿头娩出时的困难。
如因估计不足,切口不够大,致儿头娩出有困难时,可速在原切口上缘正中作纵行切开,以扩大切口(图224)。切忌强行牵拉,以免造成裂伤,万一撕破宫旁大血管,可造成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应注意预防。
图218 先作一小切口,刺破胎膜
图219 子宫下段切开部位示意图
图220 向左侧延长切口
图221弧形切开,避免损伤两旁大血管
图222
图223扩大伤口示意
图224 一手伸入宫腔带儿头,另一手在宫底按压帮助娩出。右上角插图为必要时扩大切口方法
图225 用手托带儿头
图226 用产钳的一叶带出儿头
图227 产钳夹取儿头
牵出儿头时,切勿慌张而操之过急。如用产钳,必须轻轻置入,缓缓牵出。遇儿头深入盆腔,取出发生困难时,可由台下助手戴消毒手套自阴道内向上推顶儿头。
儿头娩出后,可先清除其口内粘液,使呼吸道通畅,随即慢慢牵出儿体,然后用手取出胎盘胎膜。宫腔内用干净纱布擦试1~2遍。遇胎膜早破者可先用碘酒纱布宫腔内擦试。再用75%酒精纱布擦试一遍,对预防术中污染有一定帮助。宫壁注射麦角新碱及催产素10~20U。切口可用环钳夹住止血,同时用以牵引,便于缝合(图228)。
(五)缝合 子宫切口用1号铬制肠线作2层缝合。里层作间断或连续缝合,不穿过内膜,外层作连续缝合,最后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图229、230)。
检查无出血,清除盆腔内积液、积血,清点纱布无识后,关闭腹腔。
图228 环钳夹子宫切口两缘,间断缝合切口里层
图229 连续缝合切口外层
图230 缝合腹膜反折

- 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妇产科学》
- 子宫息肉《临床激光治疗学》
- 子宫穴《中医词典》
- 子宫外妊娠《中医词典》
- 子宫岩《金针秘传》
- 子宫脱下《奇效简便良方》
- 子宫异常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子宫肿瘤《病理学》
- 子宫脱垂《妇产科学》
- 子和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子宫脱垂《中医妇科学》
- 子户《中医词典》
- 子宫脱垂《回春录》
- 子户旁生肿块《中医词典》
- 子宫脱垂《中医词典》
- 子户肿胀《中医词典》
- 子宫脱垂《自我调养巧治病》
- 子痢《中医词典》
- 子宫脱垂《老年百病防治》
- 子痢《竹林女科证治》
- 子宫脱垂《气功外气疗法》
- 子淋《中医名词词典》
- 子宫脱垂《百病自测》
- 子淋《中医词典》
- 子宫脱垂《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子淋《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子宫脱垂《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子淋《产鉴》
- 子宫脱出《竹林女科证治》
- 子淋《胎产秘书》
《妇产科学》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第二章 女性骨盆
-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生理产科
- 第四章 正常妊娠
- 第一节 受精着床及胎儿发育
-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 第四节 妊娠诊断
-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
- 第五章 正常分娩
- 病理产科
- 第六章 异常妊娠
- 第七章 常见妊娠合并症
- 第八章 异常分娩
- 第九章 分娩并发症
- 第十章 产褥感染
- 第十一章 胎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
- 第十二章 围产医学
- 妇科
-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
-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第十五章 月经病
-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肿瘤
-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十九章 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 第二十章 妇女保健
- 计划生育
- 第二十一章 避孕
- 第二十二章 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 第二十三章 输卵管结扎术
- 第二十四章 不孕症
- 第二十五章 遗传咨询
- 妇产科常用药物
- 第二十六章 性激素
- 第二十七章 子宫收缩剂
- 妇产科常见手术
- 第二十八章 产科手术
- 第二十九章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