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
一、病因
为常见的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该菌平时寄生于阴道内,当阴道内糖厚增多、酸性增强时,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症,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如长期应用抗生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抑制关系,亦可使该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外阴瘙痒或灼痛为主要症状,急性期白带增多,呈乳凝块或豆腐渣样。
检查可见阴道粘膜上有一层白色粘稠或豆腐渣样分泌物覆盖,擦净后可见粘膜充血红肿,甚至有糜烂面及表浅溃疡。取分泌物置于滴有生理盐水玻片上作镜检,可发现霉菌。多次检查皆为阴性而症状典型者,可改用培养法。疑有糖尿病者应查尿糖及血糖。
三、预防
注意外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
四、治疗
(一)用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或肥皂水冲洗外阴及阴道,改变阴道酸碱度,使不利于霉菌生长。冲洗后,再用制霉菌素片剂或栓剂塞入阴道内,每次10万~20万单位,每晚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外阴再涂以3%的克霉唑软膏,效果可更好;(二)可用冰硼片两片置入阴道,每晚一次,7~10天为一疗程;(三)1~2%龙胆紫水溶液擦阴道,隔日一次,共2周,注意勿用药过渡过频,以免引起化学性皮炎或溃疡;(四)10%硼砂甘油涂擦阴道及外阴亦有效,可与龙胆紫间隔应用。顽固病例可口服酮康唑或克霉灵,以消灭肠道念珠菌,或外用咪康唑。
治疗中禁性交,每日更换洗净消毒之内裤。经期后复查。

- 霉菌性阴道炎《妇产科学》
- 霉菌性阴道炎《中医词典》
- 霉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 霉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霉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 霉菌毒素《临床营养学》
- 霉湿《时病论》
- 霉酱色苔舌总论《伤寒舌鉴》
- 每分通气量《生理学》
- 霉疮《古今医案按》
- 每年至每月必病目《中医词典》
- 霉变甘蔗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每日气数百刻六千分解《类经图翼》
- 酶作用在于降低反应活化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每始王木《千金翼方》
- 酶作用高效率的机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每始王木《新修本草》
- 酶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每始王木《证类本草》
- 酶消化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普济方·针灸》
- 酶系统《病理学》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黄帝明堂灸经》
- 酶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每月经来二三次《竹林女科证治》
-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每月经来二三次《女科秘要》
-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每月血忌《古今医统大全》
-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每月血忌《针灸聚英》
《妇产科学》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第二章 女性骨盆
-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生理产科
- 第四章 正常妊娠
- 第一节 受精着床及胎儿发育
-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 第四节 妊娠诊断
-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
- 第五章 正常分娩
- 病理产科
- 第六章 异常妊娠
- 第七章 常见妊娠合并症
- 第八章 异常分娩
- 第九章 分娩并发症
- 第十章 产褥感染
- 第十一章 胎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
- 第十二章 围产医学
- 妇科
-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
-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第十五章 月经病
-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肿瘤
-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十九章 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 第二十章 妇女保健
- 计划生育
- 第二十一章 避孕
- 第二十二章 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 第二十三章 输卵管结扎术
- 第二十四章 不孕症
- 第二十五章 遗传咨询
- 妇产科常用药物
- 第二十六章 性激素
- 第二十七章 子宫收缩剂
- 妇产科常见手术
- 第二十八章 产科手术
- 第二十九章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