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占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下降,合并先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但若心脏功能因孕妇已患有心脏病而有所减退时,则此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甚至引起心衰,威胁母婴生命,必须引起重视。

一、妊娠与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30~40%,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搏出量增加,至妊娠32~43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产后4~6周恢复正常。此外,水、钠的潴留、氧耗量的增加、子宫血管区含血量的增加、胎盘循环的形成以及因横膈上升使心脏位置改变等,均使心脏的负担随妊娠期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第一产程每次宫缩时,增加了周围血循环的阻力和回心血量,临产后,每次宫缩约有300-500ml血液自宫壁进入中心循环,使心排出量增加约20%,平均动脉压增高约10%,致左心室负荷进一步加重。第二产程除宫缩外,腹肌与骨骼肌亦收缩,周围循环阻力更增,加上产时用力迸气,肺循环压力显著增高,同时腹压加大,使内脏血涌向心脏,故心脏负担此时最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子宫缩小,血窦关闭,胎盘循环停止。存在于子宫血窦内的大量血液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回心血急剧涌向心脏,易引起心衰;另一方面,由于腹内压骤减,大量血液都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严重减少,造成周围循环衰竭

产后1~2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分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脏负荷又有所加重。

由于上述原因,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对心脏病合并妊娠者,在处理上应倍加注意。

二、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代偿状态等有关。病情较轻、代偿机能良好者,对胎儿影响不大;如发生心衰,可因子宫淤血及缺氧而引起流产早产死产

三、心脏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断多不困难,患者既往大都有心慌气短史,妊娠后加重。在心前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或二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有奔马律或心房纤颤等。

心脏病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程度与心脏代偿功能有关,代偿功能的判定系根据日常体力活动时的耐受力如何为标准,分为四级:

第一级 一般体力活动时无心脏功能不全表现;

第二级 一般体力活动略受限制,休息时正常,在日常体力活动后有疲乏无力心慌气短等表现;

第三级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操作少于日常体力活动时即出现明显症状。以往有过心衰史,均属此级;

第四级 休息时仍有心脏功能不全表现;

心脏代偿功能在三级以上者,常突然发生严重心衰,因此,早期诊断和处理极为重要。心衰的早期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有心慌、胸闷、气短,脉搏在110次/分以上,呼吸在24次/分以上及肺底部可听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等;较严惩时表现为:咳嗽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其内可找到心衰细胞)、唇面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呼吸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最严重时表现为:端坐呼吸、口周颜面紫绀更重、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

X线可显示心界扩大。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或心肌缺损等。

四、处理

(一)做好计划生育宣传的工作 对患有心脏病的妇女,应注意避孕,并对已有子女者动员行绝育术。

凡有以下情况者,应设法终止妊娠:

1.心脏病较重,代偿功能在三级以上者;

2.既往妊娠有心衰史或妊娠早期即发生心衰者;

3.风湿性心脏病有中、重度二尖瓣病变伴有肺动脉高压者或紫绀型先心病;

4.患有活动性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者;

5.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

(二)终止妊娠的方法 妊娠在3月以内可行人流术,>12周而<15周者,必要时可慎重考虑用钳刮术终止妊娠。中孕引产,尤其须手术时,有较大危险性,应尽量避免。如有条件,可在积极治疗观察下,使妊娠继续下去。凡出现心衰者,必须在控制心衰后,再终止妊娠。

(三)妊娠期处理

对心功二级以下患者应加强产前检查,至少每2周1次。患者应有足够的休息,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进低盐饮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有贫血者应积极治疗,于预产期前2周入院待产。有心衰者应立即入院治疗。

孕妇对毛地黄类药物耐受性较差,用药时(尤其在快速毛地黄化时)应注意毒性反应,如呕吐、脉搏缓慢及胸痛等。孕期最好服用作用及排泄较迅速的毛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0.25mg,口服2/日,2~3天后酌情改服一次,不要求达饱和量,以防万一发生心衰后,能有加大剂量的余地。因长期用维持量较难掌握,离预产期远者,病情好转后可停药,临产后如需要可快速毛地黄化。

(四)分娩期处理

近年来认为剖宫产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比阴道分娩小,心功不好者,可考虑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同时心脏监护,术后心脏情况可好转。

1.第一产程

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适当应用镇静剂,如杜冷丁、非那根等,使获得精神安慰,消除恐惧紧张心情。如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及呼吸超过28次/分者,表示有心衰先兆,应积极处理,如给氧及尽快给予强心药物等,可酌情注射氨茶硷、毒毛旋花子甙K或西地兰,必要时给吗啡,用法如下:

①氨茶硷250mg加于25%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4~6小时后可重复。

②毒毛旋花子甙K0.125~0.25mg加于25%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约10分钟注完)。注射时注意观察心跳及脉搏,如出现心律不齐、脉搏过缓者,应立即停用。必要时4小时后再给0.125mg。

③西地兰0.2-0.4mg加于25%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必要时4小时后再给0.2mg。注意事项同毒毛旋花子甙K。

④有肺水肿时,可给予50%酒精氧气吸入,每次20~30分钟,可消除肺与气管内泡沫,可与氧交替使用。速尿20~40mg加入25%葡萄糖20ml作静注。利尿剂多于注射后15分钟开始显效,1~2小时后达高峰。

2.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后,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尽快结束分娩,以免产妇过度用力。臀位产必要时行臀牵引术。

3.第三产程

注意防治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腹部立即置放1~2kg重的沙袋(或用手按压),以防因腹压骤减致大量血液倾注内脏血管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皮下注射吗啡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安静休息。为防治产后出血,必要时可肌注催产素10~20u。麦角新碱能增加静脉压,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五)产褥期处理

产后勿立即移动产妇,严密观察,2小时后情况稳定,可送回病房。产后3天内,尤其是前24小时内必须加强观察,警惕发生心衰,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产后应卧床休息两周,有心衰者应酌情延长。一般以不哺乳为宜,无心衰者,可酌情哺乳。

产后易并发感染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病情较轻者,应注意避孕;对不宜再生育者,应劝行绝育手术。手术可在产后一周左右进行,此时心脏情况已趋稳定,体力基本恢复,产后感染业已排除。有心衰者,先行控制后,再择期绝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妇产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妇产科学》书籍目录
  1.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产科学》
  2. 妊娠合并贫血《妇产科学》
  3. 妊娠合并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妇产科学》
  5. 妊娠喉痛《中医词典》
  6. 妊娠寒热或因暑气有不因伤暑而得之《女科百问》
  7. 妊娠候《诸病源候论》
  8. 妊娠寒热候《诸病源候论》
  9. 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方《妇人大全良方》
  10. 妊娠过年久不产候《诸病源候论》
  11. 妊娠护胎法《中医词典》
  12. 妊娠鬼胎候《诸病源候论》
  13. 妊娠护胎法《竹林女科证治》
  14. 妊娠鬼胎《产鉴》
  15. 妊娠环跳穴痛《中医词典》
  16. 妊娠寡欲《妇人规》
  17. 妊娠患痘宜用方考《医方考》
  18. 妊娠寡欲《景岳全书》
  19. 妊娠患痘宜用方考《医方考》
  20. 妊娠各期的心理反应《医学心理学》
  21. 妊娠患痘宜用方考《医方考》
  2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产科学》
  23. 妊娠患疟秘方《华佗神方》
  2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百病自测》
  25. 妊娠患子淋候《诸病源候论》
  2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7. 妊娠霍乱《中医词典》
  28. 妊娠感冒《回春录》
  29. 妊娠霍乱《产鉴》
  30. 妊娠感寒咳嗽为子嗽《女科经纶》
  31. 妊娠霍乱《冯氏锦囊秘录》

《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