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一、卵泡发育
卵巢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内散布着30~70万个始基卵泡,是胎儿时卵原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人的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退化消失。每一个始基卵泡中含有一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围绕。临近青春发育期,始基卵泡开始发育,其周围的梭形细胞层增生繁殖变成方形、复层。因细胞浆内含颗粒,故称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分裂繁殖很快,在细胞群中形成空隙,称卵泡腔。内含液体,称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随着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扩大,颗粒细胞被挤至卵泡的四周,形成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随着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扩大,颗粒细胞被挤至卵泡的四周,形成颗粒层。此时,卵细胞也在增大,被多层颗粒细胞围绕,突入卵泡腔内,称“卵丘”。环绕卵泡周围的间质细胞形成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血管较丰富。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有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在正常成年妇女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个始基卵泡发育,但其只有一个(亦可能有2个)卵泡发育成熟,直径可达20mm左右,其余的发育到某一阶段时闭锁、萎缩。
二、排卵
卵泡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成熟时呈泡状突出于卵巢表面。在卵泡内液体的压力和液体内蛋白分解酶及某些激素等的作用下,卵泡膜最后破裂,卵细胞随卵泡液排入腹腔,即“排卵”。排卵时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其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排出第一个极体,成为次级卵母细胞。随后又迅速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但仅停留在成熟分裂中期,如在输卵管遇精子侵入时,才最后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个极体,成为卵细胞。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但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4天左右。排卵一般无特殊不适,少数人可感到排卵侧下腹酸胀或坠痛。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三、黄体的形成和退化
排卵后,卵泡皱缩,破口被纤维蛋白封闭,空腔内充满凝血块,为早期黄体(血体)。随后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伸入黄体中心血块,此时颗粒细胞增生长大,胞浆中出现黄色颗粒,称黄体细胞,主要分泌孕激素(孕酮或黄体酮);卵泡膜细胞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后如受精,则黄体将继续发育并将维持其功能达3~4个月之久,称妊娠黄体。如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4~6天后来月经。已退化的黄体渐为结缔组织所代替,成为白体。

-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妇产科学》
-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生理学》
- 卵巢黄体破裂《急诊医学》
- 卵巢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卵巢瘤《百病自测》
- 卵巢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卵巢囊肿扭转《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卵巢《妇产科学》
- 卵巢囊肿切除术《妇产科学》
- 卵巢《组织学与胚胎学》
- 卵巢囊肿性不孕《古代房中秘方》
- 卵(疒^颓)《中医词典》
- 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学》
- 卵《中医词典》
-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病理学》
- 鸾胶散《是斋百一选方》
- 卵巢性腺间质肿瘤《病理学》
- 挛症《金匮翼》
- 卵巢肿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挛腰痛《中医词典》
- 卵巢肿瘤《病理学》
- 挛门《张氏医通》
- 卵巢肿瘤《妇产科学》
- 挛节《中医词典》
- 卵巢肿瘤扭转《急诊医学》
- 挛急曳《千金翼方》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破裂《急诊医学》
- 挛急《中医词典》
- 卵裂和胚泡形成《组织学与胚胎学》
- 挛痹《中医词典》
-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临床生物化学》
《妇产科学》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第二章 女性骨盆
-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生理产科
- 第四章 正常妊娠
- 第一节 受精着床及胎儿发育
-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 第四节 妊娠诊断
-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
- 第五章 正常分娩
- 病理产科
- 第六章 异常妊娠
- 第七章 常见妊娠合并症
- 第八章 异常分娩
- 第九章 分娩并发症
- 第十章 产褥感染
- 第十一章 胎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
- 第十二章 围产医学
- 妇科
-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
-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第十五章 月经病
-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肿瘤
-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十九章 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 第二十章 妇女保健
- 计划生育
- 第二十一章 避孕
- 第二十二章 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 第二十三章 输卵管结扎术
- 第二十四章 不孕症
- 第二十五章 遗传咨询
- 妇产科常用药物
- 第二十六章 性激素
- 第二十七章 子宫收缩剂
- 妇产科常见手术
- 第二十八章 产科手术
- 第二十九章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