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

《妇人规》书籍目录

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若谓白术黄芩乃安胎之圣药,执而用之,鲜不误矣!

胎气有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或喜热畏凉,或下寒泄泻,或脉多沉细,或绝无火证,而胎有不安者,皆属阳虚寒证。但温其中而胎自安矣。宜用温胃饮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亦当以平素之脏气,察其何如,酌而用之。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胎气有热而不安者,其证必多烦热,或渴或躁,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脉滑数等证,宜凉胎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但热无虚者,如枳壳汤、一母丸、黄芩散之类皆可择用。清其火而胎自安矣。

凉胎饮(见《新方八阵·因阵》)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

生地 芍药(各二钱) 黄芩 当归(各一、二钱) 甘草(生七分) 枳壳 石斛(各一钱) 茯苓(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枳壳汤(见《妇人规古方》)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亦进食和中,并治恶阻。

枳壳(炒) 黄芩(炙各半两) 白术(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前四证若因脾胃虚弱,宜用补中益气汤五味。若因脾胃虚陷,宜用前汤倍加升麻柴胡。若因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

一母丸(见血热论外方)

黄芩散(即子芩散。见血热论外方)

胎气有虚而不安者,最费调停。然有先天虚者,有后天虚者,胎元攸系,尽在于此。先天虚者,由于禀赋,当随其阴阳之偏,渐加培补,万毋欲速,以期保全。后天虚者,由于人事,凡色欲、劳倦、饮食、七情之类,皆能伤及胎气,治此者,当察其所致之由,因病而调,仍加戒慎可也。然总不离于血气之虚,皆当以胎元饮为主。若心脾气虚于上者,宜逍遥饮归脾汤寿脾煎之类主之。若肝肾不足于下者,宜左归饮右归饮固阴煎主之。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若脾肾气虚而兼带浊者,宜秘元煎菟丝煎之类主之。若多呕恶者,当随前证、前方各加二陈汤之类以和之。凡治虚证,贵在随机应变,诚有不可以凿执言者。

胎元饮(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人参(随宜) 当归 杜仲 芍药(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无滞者不必用。)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之类。如气分虚甚者,倍白术加黄 ,但 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钱。如虚而兼热者,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生地二钱,去杜仲。如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如多怒气逆者,加香附无妨,或砂仁亦妙。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川续断阿胶各一二钱。如呕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钱,生姜三五片。

逍遥饮(见肾虚经乱)

归脾汤(见经不调)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左归饮(见肾虚经乱)

右归饮(见肾虚经乱)

固阴煎(见肾虚经乱)

五福饮(见血热经早)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秘元煎(见血虚经乱)

菟丝(见《新方八阵·固阵》)治心脾气弱。凡遇思虑劳倦即苦遗精者,宜此主之。

人参(二、三钱) 山药(炒二钱) 当归(钱半) 菟丝子(制炒四五钱) 枣仁(炒)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一钱或五分) 远志(制四分) 鹿角霜(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上用水一钟半,煎成,加鹿角霜末调服,食前。或加白术一二钱。

《局方》二陈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

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胎气有实滞气滞,凡为恶阻、为胀满而不安者,惟其素本不虚,而或多郁滞者乃有之,但察其所由,而开之、导之,诸治实者,固无难也。呕吐不止者,二陈汤加枳壳、砂仁主之,或用人参橘皮汤亦妙。食滞胀满不安者,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肝气滞逆,胀满不安者,解肝煎主之。怒动肝气兼火者,化肝煎主之。脾肺气滞,上攻作痛者,紫苏饮主之。气滞兼痰者,四七汤、二陈汤加当归主之。气滞兼火,为胀为烦者,枳壳汤、束胎丸之类主之。

人参橘皮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脾胃虚弱,气滞恶阻,呕吐痰水,饮食少进,益胃和中。一名参橘散

人参 陈皮 麦门冬 白术(各一钱) 浓朴(制) 白茯苓(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上加淡竹茹一块,姜水煎,温服。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陈、枳壳。若因饮食停滞,宜用六君加枳壳。若因脾胃虚,宜用异功散

和中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胸膈胀闷,或妇人胎气滞满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山楂(二钱) 茯苓(一钱半) 浓朴(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扁豆(炒二钱)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呕者,加半夏一二钱。如胀满气不顺者,加砂仁七八分。如火郁于上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妇人气逆血滞者,加紫苏梗香附之属。如寒滞不行者,加干姜肉桂之属。

解肝煎(见《新方八阵·和阵》)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

陈皮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一钱半) 苏叶 芍药(各一钱) 砂仁(七分)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

化肝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紫苏饮(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失调,胎气不安,上 作痛,名曰子悬。或临产气结不下等证。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苏叶 当归(各一两) 人参 甘草(各半两)

上每服一两,姜、葱水煎服。一方有香附无人参。若肝脾气血虚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遥散。若脾气虚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归。

《局方》四七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痰饮呕恶,皆治之。

半夏(汤泡钱半) 茯苓(一钱二分) 苏叶(六分) 浓朴(姜制九分)

水一钟半,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八分,不时服。

枳壳汤(见胎气有热而不安段)

束胎丸(见《妇人规古方》)怀胎七八个月,恐胎气展大难产,用此扶母气、束儿胎,易产。然必胎气强盛者乃可服。

条黄芩(酒炒,勿太熟,冬月一两,夏月半两) 白术(三两) 陈皮(二两) 白茯苓(七钱半)

上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王节斋曰∶调理妊妇,在于清热养血,白术补脾为安胎君药,条实黄芩为安胎圣药,清热故也,暑月宜加用之。此一说也。虽若有理,而实有大病(即很大的毛病,亦即很大的缺点),不可不辨也。夫孕之胎气,必随母之脏气,大都阴虚者多热气,阳虚者多寒气。寒之则寒,热之则热者,是为平气。今以十人言之,则寒者居其三,热者居其三,平者居其四,此大较(即大概)也。若谓受胎之后,必增内热,自与常人不同,则何以治恶阻者必用二陈、六君、生姜、半夏之属而后效,其果增热者乎?故治热宜黄芩,寒则不宜也,非惟寒者不宜,即平气者亦不宜。盖凡今之胎妇,气实者少,气虚者多。气虚则阳虚,而再用黄芩,有即受其损而病者;有用时虽或未觉,而阴损胎元,暗残母气,以致产妇羸困,或儿多脾病者,多由乎此。奈今人不能察理,但以“圣药”二字,以为胎家必用之药,无论人之阴阳强弱,凡属安胎,无不用之,其害盖不少矣。至若白术虽善安胎,然或用不得善,则其性燥而气闭,故凡阴虚者非可独用,气滞者亦当权宜。是以用药之难,当如盘珠(即灵活),有不可胶柱而鼓瑟也。

立斋曰∶“妊娠若元气不实,发热倦怠,或胎气不安,用当归散。因气恼,加枳壳;胸膈痞闷,再加苏梗;或作痛,加柴胡

当归散(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若饮食不甘,或欲呕吐,用六君加紫苏、枳壳。若恶阻呕逆,头眩体倦,用参橘散。未应,用六君子汤。若恶阻呕吐,不食烦闷,亦用参橘散之类。

参橘散(又名人参橘皮汤。见前段)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若顿仆胎动,腹痛下血,用胶艾汤。未应,用八珍加胶艾。若顿仆、毒药,腰痛短气,用阿胶散。未应,再送知母丸。若顿仆胎伤,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应,用八珍送知母丸。

良方胶艾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或去血腹痛。

阿胶(炒一两) 艾叶(数茎)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八珍汤(见经不调)

《良方》阿胶散(见《妇人规古方》)或顿仆、或因毒药,胎动不安,或胁痛腹痛,上抢短气。

阿胶 艾叶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 黄 炙 甘草(等分)

上每服四钱,姜、枣水煎。

知母(即一母丸。见血热论外方)

佛手散(又名芎归汤。见杀血心痛)

“若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子烦,用竹叶汤。未应,血虚佐以四物;气虚佐以四君。

竹叶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一方有当归、防风栀子仁。

白茯苓 麦门冬 黄芩(各三两)

上每服四钱,竹叶五片,水煎服。若因血虚烦热,宜兼用四物;若因中气虚弱,宜兼用四君。

四物汤(见经不调)

四君子汤(见血虚经乱)

“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虚用二黄散,血去过多用八珍汤。未应,用补中益气汤

黄散(见血热论外方)

八珍汤(见经不调)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若因事而动下血,用枳壳汤加生、熟地黄。未应,或作痛,更加当归。血不止,八珍加胶艾。若不时作痛,或小腹重坠,名胎痛,用地黄当归汤。未应,加参、术、陈皮。或因脾气虚,用四君加归、地。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枳壳汤(见胎气有热而不安段)

地黄当归汤(见《妇人规古方》)一名内补丸。治妊娠冲任脉虚。补血安胎。

熟地(二两) 当归(一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为丸法∶以当归炒为末,熟地捣膏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温酒或滚汤下。

许学士曰∶大率妊娠惟在抑阳助阴,然胎前药最恶阴阳杂乱,致生他病。惟枳壳汤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耳。然枳壳汤其味多寒,若单服恐致胎寒腹痛,更以内补丸佐之,则阳不致强,阴不致弱,阴阳调和,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尝论及也。

“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名子肿。用全生白术散,未应,用六君子汤。下部肿甚,用补中益气倍加茯苓。或因饮食失宜,呕吐泄泻,此是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若足趾发肿,渐至腿膝,喘闷不安。或足趾缝出水,名水气。用天仙藤散。脾胃虚弱,兼用四君子汤。未应,用补中益气,兼以逍遥散。

全生白术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面目虚浮,四肢肿如水气,名曰胎肿。

白术(一两) 生姜皮腹皮 陈皮 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如未应,佐以人参、甘草。

天仙藤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三月之后,足趾发肿,渐至腿膝,饮食不甘,状如水气,或脚趾间出黄水,名曰子气。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炒) 陈皮 甘草 乌药(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加生姜、木瓜各三片,紫苏三叶,水煎,食前日进三服。若因脾胃虚弱,宜兼六君子;中气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

逍遥散(见经期腹痛)

“若胎气上攻,心腹胀满作痛,名子悬。用紫苏饮。饮食不甘,兼四君子;内热晡热,兼逍遥散。

紫苏饮(见胎气有实滞气滞不安段)

“若小便涩少,或成淋沥,名子淋。用安营散。不应,兼八珍汤。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

安营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小便涩少,遂成淋沥,名曰子淋。甚妙。

麦门冬 通草 滑石 当归 灯心 甘草 人参 细辛(等分)

上,水煎服。一方∶人参、细辛加倍,为末,每服二钱,麦冬汤调服。若因肺经郁热,宜用黄芩清肺饮

若因膏粱浓味,宜用清胃散。若因肝经湿热,宜用加味逍遥散

八味丸(见经不调)

若项强筋挛,语涩痰盛,名子痫。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虚风,颈项强直,筋脉挛急,语言蹇涩,痰涎不利,不省人事,名曰子痫。

羚羊角(镑) 川独活 枣仁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风 当归 川芎 茯神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炙甘草 木香(各一分)

上,加姜五片,水煎服。若因肝经风热,或怒火所致,须用加味逍遥散

“或饮食停滞,腹胀呕吐,此是脾胃虚弱,而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汤。不应,用平胃散加参、苓。或胎作胀,或胀作痛,此是脾胃气虚,不能承载,用安胎饮升麻、白术。不应,用补中益气汤。

东垣 平胃散(见《古方八阵·和阵》)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呕哕恶心,吞酸噫气,体重节痛,自利霍乱,噫膈反胃等证。

浓朴(姜制炒) 陈皮(去白各五两) 苍术(去皮、米泔浸炒八两) 炙甘草(三两)

本方加人参、茯苓各二两,即名参苓平胃散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温服。或去姜、枣,入盐一小捻,单以沸汤点服亦可,如小便不利,加茯苓、泽泻。如饮食不化,加神曲麦芽枳实。如胃中气痛,加木香枳实或枳壳。如脾胃困倦,加人参、黄 。如有痰,加半夏。如便硬腹胀,加大黄芒硝。如脉大内热,加黄连、黄芩。

安胎饮(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五七个月,用数服可保全产。

人参 白术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甘草(炙) 紫苏 炙黄芩(各一钱)

上用姜水煎服。一方有砂仁。

“或脐腹作胀,或小便淋闭,此是脾胃气虚,胎压尿胞。用四物加二陈、参、术,空心服后,探吐。药出气定,又服又吐,数次必安。

“或因劳役所伤,或食煎炒,小便带血,此是血得热而流于胞中,宜清膀胱,用逍遥散。或遗尿不禁,或为频数,此是肝火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名胎水不利,用鲤鱼汤。脾胃虚,佐以四君子。

逍遥散(见经期腹痛)

加味逍遥散(见经不调)

《千金》鲤鱼汤(见《妇人规古方》) 治妊娠腹胀,胎中有水气,遍身浮肿,小便不利,或胎死腹中,皆效。

当归 芍药(各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半) 橘红(五分) 鲤鱼(一尾,不拘大小)

上作一服,将鲤鱼去鳞脏,白水煮熟,去鱼,用汁钟半,入药加生姜五片,煎一钟,空心服。当见胎水下。如水未尽,胎死腹中,胀闷未除,再制一服,水尽胀消乃已。

“病名同而形证异,形证异而病名同,聊见本方。凡用见证之药,不应,当分月、经治之。”徐东皋曰∶胎有不安而腰疼、腹痛,甚则至于下坠者,未必不由气血虚,无所营养而使之然也。

夫胎之在腹,如果之在枝,枝枯则果落,固理之自然。妇人性偏恣欲,火动于中,亦能致胎不安而有堕者,大抵不外乎属虚、属火二者之间。清热养血之治尽之矣。此外有二因动胎者,又不可不知也。有因母病动胎者,但疗母病则胎自稳;有因触伤动胎者,当以安胎药二三剂,而胎自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妇人规》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妇人规》书籍目录
  1. 安胎《妇人规》
  2. 安胎《卫生易简方》
  3. 安胎《女科切要》
  4. 安胎《明医指掌》
  5. 安胎《金匮钩玄》
  6. 安胎《普济方·针灸》
  7. 安胎《女科秘要》
  8. 安胎《女科秘旨》
  9. 安胎独圣散《冯氏锦囊秘录》
  10. 安胎《广嗣要语》
  11. 安胎方《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2. 安胎《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13. 安胎方《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4. 安胎《新修本草》
  15. 安胎方法十条《古今医统大全》
  16. 安胎《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17. 安胎活法《济生集》
  18. 安胎《中医词典》
  19. 安胎鲤鱼粥《保健药膳》
  20. 安胎《孙真人海上方》
  21. 安胎鲤鱼粥《食物疗法》
  22. 安胎《景岳全书》
  23. 安胎论《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24. 安髓散《救伤秘旨》
  25. 安胎论《女科秘旨》
  26. 安石榴《名医别录》
  27. 安胎论(胎产须知)《古今医统大全》
  28. 安石榴《本经逢原》
  29. 安胎论外方《妇人规》
  30. 安石榴《证类本草》
  31. 安胎门(十则)《辨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