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论外方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葱白煎汤调下。
四物二连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二黄散(见《妇人规古方》)治胎漏下血,或内热虚热,或头痛头晕,或烦躁作渴,或胁肋胀痛等证。
一母丸(见《妇人规古方》)一名知母丸。治妊娠血热,顿仆,胎动不安或欲堕产。
知母(炒为末)
上捣枣肉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嚼送。或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或嚼咽之。
《良方》当归散 (见“经论外备用方)
延年益嗣丹(见《妇人规古方》),滋补元气,益精黑发(按∶此方即还元丹也,但制法分量不同,宜参酌用之)
人参 天门冬(酒浸去心) 麦门冬(同上。各三两) 熟地黄(酒蒸捣) 生地黄(各二两) 白茯苓(酒浸晒干) 地骨皮(酒浸各五两) 何首乌(鲜者半斤)
上将何首乌去皮、切片,如干者,用米泔水浸软,拈切,外用砂锅入黑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着水,上用甑箅,箅上放首乌,煮而蒸之,以肉烂为度。锅盖须密,勿令泄气。取起,晒干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奇效四物汤(见《妇人规古方》)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当归(酒拌) 熟地 白芍 川芎 阿胶(炒) 艾叶(炒) 黄芩
上每服四钱,水煎。
子芩散(见《妇人规古方》)一名黄芩散。治壮热、崩中下血,是阳乘阴分,故经血泛溢,宜清其北方。
条黄芩(不拘多少,为细末)

- 血热论外方《妇人规》
- 血热经早《妇人规》
- 血热血干《读医随笔》
- 血热经早《中医词典》
- 血热月经过多《中医词典》
- 血热经早《景岳全书》
- 血热证《临证实验录》
- 血热经行先期《中医词典》
- 血容量扩充剂《药理学》
- 血热经迟《妇人规》
- 血乳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热经迟《中医词典》
- 血瘙《血证论》
- 血热经迟《景岳全书》
- 血色不正病因《医宗金鉴》
- 血热滑胎《中医词典》
- 血色不正病因《妇科心法要诀》
- 血热盗汗《中医词典》
- 血沙淋《中医词典》
- 血热不得卧《症因脉治》
- 血山崩《中医词典》
- 血热不得卧《中医词典》
- 血山崩《女科秘要》
- 血热崩漏用荆芥四物汤论《女科经纶》
- 血疝《中医名词词典》
- 血热崩漏用河间生地黄散论《女科经纶》
- 血疝《中医词典》
- 血热崩漏《中医词典》
- 血少不孕《中医词典》
- 血热崩漏《中医名词词典》
- 血升鼻衄《四圣悬枢》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