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阻
妊娠之妇,每多恶心呕吐,胀满不食。《巢氏病源》谓之恶阻。此证惟胃气弱而兼滞者多有之。或嗜酸择食,或肢体困倦,或烦闷胀满,皆其候也。然亦有虚实不同,所当辨而治之。
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者,何也?盖胎元渐大,则脏气仅供胎气,故无暇上逆矣。凡治此者,宜以半夏茯苓汤、人参橘皮汤之类,随宜调理,使之渐安,必俟及期,方得贴然也。若中脘多痰者,用二陈汤加枳壳,或用半夏茯苓汤。
若饮食停滞作胀者,宜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若气逆作胀者,宜半夏茯苓汤加枳壳、苏梗、香附。
《良方》半夏茯苓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炮炒黄) 陈皮 砂仁(各炒一钱) 白茯苓(二钱) 甘草(炒五分)
二陈汤(见安胎)
小和中饮(见安胎)
若脾胃气虚者,宜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人参橘皮汤之类主之。若胃虚兼寒多呕者,宜六味异功煎、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肝肾阳虚作呕者,宜理阴煎主之。
五味异功散(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咳嗽,面浮气逆腹满等证。
上加姜、枣,水煎服。
六味异功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微滞者。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立斋曰∶半夏乃健脾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以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

- 恶阻《妇人规》
- 恶阻《竹林女科证治》
- 恶阻《女科精要》
- 恶阻《医学心悟》
- 恶阻《沈氏女科辑要》
- 恶阻《明医指掌》
- 恶阻《女科指掌》
- 恶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恶阻《女科折衷纂要》
- 恶阻《古今医案按》
- 恶阻《金匮钩玄》
- 恶阻《济阴纲目》
- 恶阻《盘珠集胎产症治》
- 恶阻《证治准绳·女科》
- 恶阻《评注产科心法》
- 恶阻《医述》
- 恶阻《女科秘要》
- 恶阻《续名医类案》
- 恶阻(妊娠恶阻)《中医名词词典》
- 恶阻《冯氏锦囊秘录》
- 恶阻论《胎产心法》
- 恶阻《医学纲目》
- 恶阻论《妇科秘书》
- 恶阻《女科秘旨》
- 恶阻论外方《妇人规》
- 恶阻《胎产秘书》
- 恶阻呕吐用药大法《女科经纶》
- 恶阻《济生集》
- 恶阻似病,只顺胎即平《医门补要》
- 恶阻《女科指要》
- 恶阻与胎化不成《推求师意》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