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脱血晕
产时胎胞既下,气血俱去,忽尔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古人多云恶露乘虚上攻,故致血晕。不知此证有二∶曰血晕、曰气脱也。若以气脱作血晕,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剂,则立刻毙矣,不可不慎也。
一气脱证,产时血既大行,则血去气亦去,多致昏晕不省。微虚者,少顷即苏,大虚者,脱竭即死。但察其面白、眼闭、口开、手冷、六脉细微之甚,是即气脱证也。速用人参一二两,急煎浓汤,徐徐灌之,但得下咽,即可救活。若少迟延,则无及矣。余尝救此数人,无不随手而愈,此最要法也。又尝见有禁参而毙者,云新产后不可用参,用参则补住恶血,必致为害,即劝之亦不肯用,直待毙而后悔者,亦数人矣。又有云∶产后必过七日方可用参。此等愚昧讹传,不知始自何人?误人不浅,万万不可信也!
一血晕之证,本由气虚,所以一时昏晕。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如果形气脉气俱有余,胸腹胀痛上冲,此血逆证也,宜失笑散。若痰盛气粗,宜二陈汤。如无胀痛气粗之类,悉属气虚,宜大剂芎归汤、八珍汤之类主之。
二陈汤(见安胎)
芎归汤(见杀血心痛)
八珍汤(见经不调)
一猝时昏晕,药有未及,宜烧秤锤令赤,用器盛至床前,以醋沃之,或以醋涂口鼻,令酸气入鼻,收神即醒。或以破旧漆器,或以干漆,烧烟熏之,使鼻受其气,皆可。但此法虽轻而暴晕者所宜。若气虚之甚而晕厥者,非用大补之剂,终无益也。

- 气脱血晕《妇人规》
- 气脱血晕《景岳全书》
- 气微三十二法《针灸神书》
- 气脱血崩证《临证实验录》
- 气为官骸使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气脱案《幼幼集成》
-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审视瑶函》
- 气脱《扁鹊心书》
-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原机启微》
- 气痛候《诸病源候论》
- 气为血帅《中医名词词典》
- 气痛《奇效简便良方》
- 气为血帅《中医词典》
- 气痛《麻科活人全书》
- 气味《物理诊断学》
- 气痛《中医词典》
- 气味《景岳全书》
- 气体在组织的交换《生理学》
- 气味《常见病自测》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医用化学》
- 气味《中医词典》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生理学》
- 气味《类经》
- 气体压缩与膨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气味《顾松园医镜》
- 气体交换失常《急诊医学》
- 气味《医经原旨》
- 气体交换《急诊医学》
- 气味(性味)《中医名词词典》
- 气体和化学物质接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气味方制治法逆从《类经》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