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痛论外方
温经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人参 牛膝(酒炒) 甘草(炒各一钱) 当归 川芎 芍药 牡丹皮 蓬术(醋炒) 桂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良方交加散(见《妇人规古方》)治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或结聚 瘕,产后中风。
上以地黄汁炒姜渣,姜汁炒地黄渣,干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加芍药、玄胡、当归、蒲黄、桂心各一两,没药、红花各五钱,尤效。
醋附丸(见《妇人规古方》)治元脏虚冷,月候不调,腹中急痛,赤白带下,浑身寒热,胎气壅滞不固。
香附米(半斤醋煮、焙干为末)
上以醋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牛膝散(见《妇人规古方》)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当归(酒浸) 牛膝(酒炒) 赤芍药 桂心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炒) 牡丹皮(各一两)木香(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或每服五七钱,水煎服。
姜黄散(见《妇人规古方》)治瘀血凝滞,肚腹刺痛,或腹胀发热等证。
姜黄 当归(酒拌各二钱) 蓬术(醋炒) 红花 桂心 川芎 玄胡索(炒) 丹皮(各五分)
上水酒各半煎服。
当归没药丸(见《妇人规古方》)治血瘀作痛,及血风筋挛骨痹,手足麻木疼痛。
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玄胡当归散(见《妇人规古方》)亦名延胡索散。治血积小腹疼痛,或因气逆,月经不行,肚腹作痛。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琥珀丸(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或老或少、或产前产后百病,及疗三十六种诸病,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瘫痪,半身不遂,八风十二痹,手足酸疼,乳中结核、结毒,怀胎惊动,伤犯不安,死胎不下,并治。
琥珀 朱砂(各另研) 沉香 阿胶(炒珠) 附子(制) 川芎 肉桂 五味子 石斛(各五钱)牛膝(酒浸) 当归 肉苁蓉(酒洗晒) 人参 熟地 续断 木香 没药(各一两) 一方有牛黄 珍珠 乳香 玄胡(各一两共二十一味)
上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午后温酒化开服。凡服法,或姜汤、或米汤、或酒、或灯草汤,或随证用引皆可下。若伤寒中风,角弓反张,用麻黄汤随证改汤引送下。孕妇临月,宜一日一服,至产顺利,不觉疼痛。凡妇人服至五服、十服之后,日倍饮食,其功言不尽述,服者当自觉也。

- 经痛论外方《妇人规》
- 经隧《中医词典》
- 经土壤传播《预防医学》
- 经隧《中医名词词典》
- 经外奇穴《中医名词词典》
- 经水紫淡色《胎产指南》
- 经外奇穴《手穴手纹诊治》
- 经水再至第五《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外奇穴《针灸易学》
- 经水再至第六《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外奇穴《针灸易学》
- 经水欲行先身体痛或腹痛《女科百问》
- 经外奇穴(杨氏)《针灸大成》
- 经水一月再行《中医词典》
- 经外穴《中医词典》
- 经水先期而至有虚实之异《轩岐救正论》
- 经效散《明目至宝》
- 经水先期而至或十七八九日,二十四王日者是也《医法圆通》
- 经信《中医词典》
- 经水先期而来《女科切要》
- 经虚《中医词典》
- 经水先期第一(补)《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穴《中医名词词典》
- 经水先期第四《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穴《中医词典》
- 经水先期第三《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穴部位诸痘所主《冯氏锦囊秘录》
- 经水先期第二《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穴部位诸痘所主《疡医大全》
- 经水先期《竹泉生女科集要》
- 经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