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经色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则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
此肝脾大损,阳气大陷之证,当速用甘温,如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四味回阳饮、补中益气汤之类,单救脾土,则陷者举,脱者固,元气渐复,病无不愈。若尽以紫色作热证,则无不随药而毙矣。凡肠 便血之属,无不皆然。学人于此,最有不可忽者。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归脾汤(见经不调)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武火(即较旺之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 辨经色《妇人规》
- 辨经络部位《中医外科学》
- 辨惊风之误论《儿科醒》
- 辨经络《白喉条辨》
- 辨惊有痰盛风盛热盛《幼科铁镜》
- 辨禁忌《白喉条辨》
- 辨井疽心漏论《疡科心得集》
- 辨筋骨四肢《内外伤辨》
- 辨颈痈锁喉痈论《疡科心得集》
- 辨金井中肾水不满神光短论《眼科阐微》
- 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温病正宗》
- 辨疥疮痤痱疮论《疡科心得集》
-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 辨脚发背脱疽论《疡科心得集》
- 辨痉湿暍脉证《伤寒论》
- 辨瘕癖块论《疡科心得集》
-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夹痈米疽论《疡科心得集》
- 辨救误上《白喉条辨》
- 辨夹食伤寒《幼科铁镜》
- 辨救误下《白喉条辨》
-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诀《麻疹阐注》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黄咫旭乃室膈气危症宜用缓治法果验《寓意草》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 辨黄长人伤寒疑难危证治验并详诲门人《寓意草》
-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内经博议》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