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
胎气宜清不宜热.宜静不宜动.有因胎病而母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气不安者.宜详察之.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二钱) 白术 茯苓 黄 (炙) 甘草 阿胶(蛤粉炒) 地榆(艾叶(三分) 姜(三片) 研末米汤调送.
(〔吴按〕半夏碍胎.宜少用为妥.)
脾气虚弱者.六君子汤加枳壳.(一钱) 紫苏(六分) 姜(二片) 枣(五枚)
郁结伤脾者.归脾汤
人参 黄 茯苓 炙草(各二钱) 木香(八分) 白术 枣仁 元眼肉(各二钱) 加柴胡、砂煎服.郁怒肝脾伤者.四七汤
姜炒浓朴 茯苓 苏叶(各一钱) 姜夏(一钱五分) 加川芎 川归(各二钱) 姜(二片) 枣(怒动肝火者.四七汤加柴胡(六分) 五味子(四分)同煎.

- 安胎《女科秘要》
- 安胎《金匮钩玄》
- 安胎独圣散《冯氏锦囊秘录》
- 安胎《女科切要》
- 安胎方《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安胎《妇人规》
- 安胎方《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安胎《卫生易简方》
- 安胎方法十条《古今医统大全》
- 安胎《明医指掌》
- 安胎活法《济生集》
- 安胎《普济方·针灸》
- 安胎鲤鱼粥《保健药膳》
- 安胎《女科秘旨》
- 安胎鲤鱼粥《食物疗法》
- 安胎《广嗣要语》
- 安胎论《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安胎《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安胎论《女科秘旨》
- 安胎《新修本草》
- 安胎论(胎产须知)《古今医统大全》
- 安胎《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 安胎论外方《妇人规》
- 安胎《中医词典》
- 安胎门(十则)《辨证录》
- 安胎《孙真人海上方》
- 安胎秘方《华佗神方》
- 安胎《景岳全书》
- 安胎母子二法《妇科心法要诀》
- 安髓散《救伤秘旨》
- 安胎散《奇方类编》
《女科秘要》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一
- 叙二
- 卷一
- 卷二
- 胎前恶阻
- 胎前潮热气痛
- 胎前寒热
- 孩儿攻心
- 胎前气急不得卧
- 胎前咳嗽
- 胎前衄血
- 胎前泄痢
- 胎前漏红
- 胎前赤带
- 胎前白带
- 胎前气紧咳嗽动红
- 胎前动红
- 胎前小便不通
- 胎前大便不通
- 胎前半产
- 胎前怔忡
- 胎前浮肿
- 胎前阴门肿
- 胎前遍身酸懒
- 胎前下血
- 胎前脚痛
- 胎前中风
- 胎前瘫痪
- 胎前腰痛
- 胎前头痛
- 胎前泄泻
- 胎前心痛
- 胎前昏迷
- 胎前大便虚急
- 胎前遍体瘙痒
- 胎前阴门痒
- 胎前湿热不化阴门痒.
- 胎前乳肿
- 胎前咽痛
- 胎前消渴
- 胎前耳鸣
- 胎前潮热不退
- 临产胎不降生
- 死胎不下
- 胎衣不下
- 产后血气痛
- 产后血尽作痛
- 产后恶露发热
- 产后咳嗽
- 产后子宫突出
- 产后瘕疸突出
- 产后一月恶露重来
- 产后气急
- 产后舌黑
- 产后谵语
- 卷三
- 月经前期
- 月经后期
- 月经或前或后
- 血虚发热
- 血闭发热
- 行经气痛
- 经来不止
- 经来如黄泥水
- 经来如铜绿水
- 经来全白色
- 经来成块如葱白色
- 经来臭如夏月腐
- 经来如鱼髓
- 经来如牛膜片
- 经来下肉胞
- 经来吊阴痛不可忍
- 经来小便痛如刀割
- 经来未尽潮热气痛
- 经来尽作痛
- 经来胁气痛
- 经来小腹有血块痛
- 经来遍身疼痛
- 触经伤寒
- 逆经
- 经从口鼻出咳嗽气急
- 每月经来二三次
- 经来狂言如见鬼神
- 经来呕吐
- 经来饮食后即吐
- 经来遍身浮肿
- 经来泄泻
- 经前经后痢疾
- 经来大小便俱出
- 经来常咳嗽
- 经阻腹大如鼓
- 经来小便出白虫
- 经来吐蛔虫
- 经来潮热旬日不思饮食
- 室女经闭
- 血山崩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