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胎
妇人有鬼胎之说,岂虚无之?鬼气果能袭人胞宫而遂得成形者乎?此不过由本妇之气质,盖或以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或以冲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是皆内因之病,而必非外来之邪。盖即血 气瘕之类耳。当即以 瘕之法治之,详见本条。此外如狐魅异类之遇者,则实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谓,亦当于“ 瘕类”求法下之。
又凡鬼胎之病,必以血气不足而兼凝滞者多有之。但见经候不调而预为调补,则必无是病。若其既病,则亦当以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乃可也。然用补之外,而欲于补中兼行者,无如决津煎;欲去其滞而不至猛峻者,无如通瘀煎;既加调补而欲直收其病者,则夺命丹、回生丹皆可酌用。或以当归红花煎浓汤送赤金豆亦妙。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通瘀煎(见经期腹痛)
《良方》夺命丹(见《妇人规古方》)治瘀血入胞,胀满难下。急服此药,血即消,衣即下。按∶此方颇有回生丹之功用,下死胎必效,须用当归方。
上为细末,另用大黄末一两,以好醋一升,同熬成膏,和前药,丸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一方有当归一两。
回生丹(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产后诸疾,污秽未净,及一切实邪疼痛,死胎,瘀血冲逆等证。
大黄膏法∶用苏木三两,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听用。红花三两,炒黄色,用好酒一大壶,煮十余滚,去渣听用。黑豆三升,煮熟,存汁三碗,去豆,去皮晒干为末,俱听用。大黄一斤为末,用好醋八碗,熬成膏,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揽匀又熬成膏,盆内收盛候用。将锅焦焙干为末,同豆皮末俱入之。
人参 白术 青皮 木瓜(各三钱) 当归 川芎 元胡 苍术 香附(童便炒) 蒲黄 赤茯苓 桃仁泥 熟地(各一两) 牛膝 三棱 山茱萸 五灵脂 地榆 甘草 羌活 陈皮 白芍(各五钱)良姜(四钱) 乌药(二两半)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上为末,用前大黄膏为丸弹子大,金薄为衣,不拘时,随证择用,汤引送下一丸。
赤金豆(见《新方八阵·攻阵》)又名八仙丹。治诸积不行。凡血凝气滞,疼痛肿胀,虫积结聚坚,宜此主之。此丸去病捷速,较之硝、黄、棱、莪之类过伤正气者,大为胜之。
巴豆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钱半) 生附子(切,略炒燥二钱) 皂角(炒微焦二钱) 轻粉(一钱)丁香 木香 天竺黄(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上为末,醋浸蒸饼为丸萝卜子大,朱砂为衣。欲渐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骤行者,每服一二十丸,用滚水或煎药或姜、醋、茶、蜜、茴香、使君煎汤为引,送下。若利多不止,可饮冷水一二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也。如治气、湿、实滞、鼓胀,先用红枣煮熟,取肉一钱许,随用七八丸,甚者一、二十丸,同枣肉研烂,以热烧酒加白糖少许送下。

- 鬼胎《妇人规》
- 鬼胎《竹林女科证治》
- 鬼胎《女科精要》
- 鬼胎《济阴纲目》
- 鬼胎《中医妇科学》
- 鬼胎《证治准绳·女科》
- 鬼胎《女科指掌》
- 鬼胎《医述》
- 鬼胎《女科折衷纂要》
- 鬼胎《续名医类案》
- 鬼胎《盘珠集胎产症治》
- 鬼胎《冯氏锦囊秘录》
- 鬼胎《评注产科心法》
- 鬼胎《中医词典》
- 鬼胎《女科证治准绳》
- 鬼胎《景岳全书》
- 鬼胎(梦与鬼交《医学心悟》
- 鬼祟《医学见能》
- 鬼胎(胎症)《冯氏锦囊秘录》
- 鬼受《中医词典》
- 鬼胎论《胎产心法》
- 鬼舐头候《诸病源候论》
- 鬼胎论《妇科秘书》
- 鬼舐头方二首《外台秘要》
- 鬼胎脉法《女科切要》
- 鬼舐头《中医词典》
- 鬼胎门(一则)《辨证录》
- 鬼市《中医词典》
- 鬼胎秘方《华佗神方》
- 鬼屎《证类本草》
- 鬼胎属女人之思想所结《女科经纶》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