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脓也。

伤寒六七门,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知自愈。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杂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 辨诀《麻疹阐注》
  3.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4. 辨救误下《白喉条辨》
  5.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6. 辨救误上《白喉条辨》
  7.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内经博议》
  8.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9. 辨咳嗽《幼科铁镜》
  10. 辨痉湿暍脉证《伤寒论》
  11.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12.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13.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伤寒论》
  14. 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温病正宗》
  15. 辨可汗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16. 辨颈痈锁喉痈论《疡科心得集》
  17. 辨可吐《伤寒论》
  18. 辨井疽心漏论《疡科心得集》
  19. 辨可吐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0. 辨惊有痰盛风盛热盛《幼科铁镜》
  21.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22. 辨惊风之误论《儿科醒》
  23. 辨可下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4. 辨经色《妇人规》
  25. 辨可下篇正误《医宗金鉴》
  26. 辨经络部位《中医外科学》
  27. 辨渴与不渴《内外伤辨》
  28. 辨经络《白喉条辨》
  29. 辨口鼻《内外伤辨》
  30. 辨禁忌《白喉条辨》
  31. 辨口疮口糜论《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