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救误上第九

《白喉条辨》书籍目录

手太阴本病.症如前.初起咽燥无痰.七八日后忽痰声漉漉.甚则喘促心烦.此必误治或迁延日久.肺火炽盛.引水自救.吸聚五液而为痰.急用三 降龙丹主之.忌一切苦燥化痰药.如牛黄胆星娄贝等味.尤不可用冰麝吹喉药以助燥.初起即多痰涎.

挟有风火者.不在此例.

此为白喉极重之候.人但知痰声漉漉.乞灵于胆星牛黄.喘促不宁.取效于娄贝葶苈.一试不验.且重用之.卒至痰喘愈甚.束手无策.遂委之于病不可为.不知此证纯系太阴燥火炽盛.肺液涸极.势若燎原.吸聚周身阴液以自救.于是龙雷之火.随肾水而上逆.遂驱一切阴浊.壅于喉咙之间.悉化为痰.此痰实系阴火冲激而成.故非大清凉合甘咸寒大剂.不能下降.三 降龙丹导龙归海之药也.龟板牡蛎真珠母得至静之精.介以潜阳.故名三 .冬地西洋参专保肺汁.阿胶白芍兼导龙雷.石膏直清燥火.坠一切之热痰.犀角通利喉咙.载诸药以下行.旋复竹茹用以代水.使重而不滞.尤能疏通经隧.盖此症为白喉.或经误治.或迁延日久必有之病.不明治法.最足误事.余长女曾病此.咽干音哑.喘促心烦.痰声漉漉如潮.

大便泄.张氏所列不治之候.已居其八.竟以此方日服三剂获效.一剂而大便止.

喘促稍安.再剂而痰声如失.世医不知本源.每逢痰喘.悉以牛黄胆星为主.不知二味为足厥阴少阳消痰火专门之药.与此症风马无关.且苦能助燥.并在所忌.其他娄贝葶苈辛燥.更不可问矣.若初起即多痰涎.挟有少阳少阴风火标病.则消痰降火门法自在.阴药不可乱投.此中窍会.亟宜领取.

三降龙丹

西洋参 生石膏 海浮石 牡蛎(生用) 阿胶(或用燕窝白芍 生地黄 败龟板 珍珠母 麦冬(去心) 犀角上药十一味.以旋复花竹茹先煎代水.服时冲入荆竹沥莱菔汁.如痰涎壅盛.

药不得下.加入白苏子另煎冲入.待药得下.即宜撤去.甚则微滴生姜汁数点为引.小儿数龄以内.用药虽当酌量.然亦不可过轻.轻则不得沉降之性.转足以助痰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白喉条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白喉条辨》书籍目录
  1. 辨救误上《白喉条辨》
  2.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3. 辨救误下《白喉条辨》
  4. 辨痉湿暍脉证《伤寒论》
  5. 辨诀《麻疹阐注》
  6.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7.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8. 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温病正宗》
  9.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10. 辨颈痈锁喉痈论《疡科心得集》
  1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12. 辨井疽心漏论《疡科心得集》
  13.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内经博议》
  14. 辨惊有痰盛风盛热盛《幼科铁镜》
  15. 辨咳嗽《幼科铁镜》
  16. 辨惊风之误论《儿科醒》
  17.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18. 辨经色《妇人规》
  19.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伤寒论》
  20. 辨经络部位《中医外科学》
  21. 辨可汗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2. 辨经络《白喉条辨》
  23. 辨可吐《伤寒论》
  24. 辨禁忌《白喉条辨》
  25. 辨可吐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6. 辨筋骨四肢《内外伤辨》
  27.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28. 辨金井中肾水不满神光短论《眼科阐微》
  29. 辨可下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30. 辨疥疮痤痱疮论《疡科心得集》
  31. 辨可下篇正误《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