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黄长人伤寒疑难危证治验并详诲门人

《寓意草》书籍目录

黄长人犯房劳。病伤寒。守不服药之戒。身热已退。十余日外。忽然昏沉。浑身战栗。手足如冰。举家忙乱。亟请余至。一医已合就姜桂之药矣。余适见而骇之。姑俟诊毕。再三辟其差谬。主家自疑阴证。言之不入。又不可以理服。只得与医者约曰。此一病。药入口中。出生入死。关系重大。吾与丈各立担承。倘至用药差误。责有所归。医者曰。吾治伤寒三十余年。不知甚么担承。余笑曰。吾有明眼在此。不忍见人活活就毙。吾亦不得已耳。如不担承。待吾用药。主家方才心安。亟请用药。余以调胃承气汤。约重五钱。煎成热服半盏。少顷。又热服半盏。其医见厥渐退。人渐苏。知药不误。辞去。仍与前药服至剂终。人事大清。忽然浑身壮热。再与大柴胡一剂。热退身安。门人问曰。病者云是阴证见厥。先生确认为阳证。而用下药果应。其理安在。答曰。其理颇微。吾从悟入。可得言也。凡伤寒病。初起发热。煎熬津液。鼻干口渴便秘。渐至发厥者。不问而知为热也。若阳证忽变阴厥者。万中无一。从古至今无一也。盖阴厥得之阴证。一起便直中阴经。唇青面白。遍体冷汗。便利不渴。身蜷多睡。醒则人事了了。与伤寒传经之热邪。转入转深。人事昏惑者。万万不同。诸书类载阴阳二厥为一门。即明者犹为所混。况昧者乎。如此病先犯房室。后成伤寒。世医无不为阴厥之名所惑。往往投以四逆等汤。促其暴亡。而诿之阴极莫救。致冤鬼夜嚎。尚不知悟。总由传派不清耳。盖犯房劳而病感者。其势不过比常较重。如发热则热之极。恶寒则寒之极。头痛则痛之极。所以然者。以阴虚阳往乘之。非阴乘无阳之比。况病者始能无药。阴邪必轻。旬日渐发。尤非暴证。安得以厥阴之例为治耶。且仲景明言。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后复发热三日。与厥相应。则病旦暮愈。又云。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明明以热之日数。定厥之痊期也。又云。厥多热少则病进。热多厥少则病退。厥愈而热过久者。必便脓血发。厥应下而反汗之。必口伤烂赤。先厥后热。利必自止。见厥复利。利止。反汗出咽痛者。其喉为痹。厥而能食。恐为除中。厥止思食。邪退欲愈。凡此之类。无非热深热厥之旨。原未论及于阴厥也。至于阳分之病。而妄汗妄吐妄下。以至势极。如汗多亡阳。吐利烦躁。四肢逆冷者。皆因用药差误所致。非以四逆真武等汤挽之。则阳不能回。亦原不为阴证立方也。盖伤寒才一发热发渴。定然阴分先亏。以其误治。阳分比阴分更亏。不得已从权用辛热先救其阳。与纯阴无阳阴盛格阳之证。相去天渊。后人不窥制方之意。见有成法。转相效尤。不知治阴证以救阳为主。治伤寒以救阴为主。伤寒纵有阳虚当治。必看其人血肉充盛。阴分可受阳药者。方可回阳。若面黧舌黑。身如枯柴。一团邪火内燔者。则阴已先尽。何阳可回耶。故见厥除热。存津液元气于什一。已失之晚。况敢助阳劫阴乎。证治方云。若证未辨阴阳。且与四顺丸试之。直指方云。未辨疑似。且与理中丸试之。亦可见从前未透此关。纵有深心。无可奈何耳。因为子辈详辨。并以告后之业医者。

胡卣臣先生曰。性灵自启。应是轩岐堂上再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寓意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寓意草》书籍目录
  1. 辨黄长人伤寒疑难危证治验并详诲门人《寓意草》
  2. 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寓意草》
  3. 辨黄咫旭乃室膈气危症宜用缓治法果验《寓意草》
  4. 辨黄鸿轩臂生痈疖之证并治验《寓意草》
  5.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6. 辨坏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7.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8. 辨滑脉所统有一《诊脉三十二辨》
  9.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10. 辨虎口指脉纹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1. 辨夹食伤寒《幼科铁镜》
  12. 辨虎口纹《明医指掌》
  13. 辨夹痈米疽论《疡科心得集》
  14. 辨候胃气脉法《诊脉三十二辨》
  15. 辨瘕癖块论《疡科心得集》
  16. 辨喉症经络治法《喉舌备要秘旨》
  17. 辨脚发背脱疽论《疡科心得集》
  18. 辨喉证《包氏喉证家宝》
  19. 辨疥疮痤痱疮论《疡科心得集》
  20. 辨喉疳喉菌论《疡科心得集》
  21. 辨金井中肾水不满神光短论《眼科阐微》
  22. 辨喉蛾喉痈论《疡科心得集》
  23. 辨筋骨四肢《内外伤辨》
  24. 辨喉痹喉癣论《疡科心得集》
  25. 辨禁忌《白喉条辨》
  26. 辨鹤膝风人面疮论《疡科心得集》
  27. 辨经络《白喉条辨》
  28.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29. 辨经络部位《中医外科学》
  30. 辨汗无太早下无太晚《松峰说疫》
  31. 辨经色《妇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