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竹叶安胎饮主之。大抵皆由心肺虚热,是以扰乱心烦。或积痰于胸,吐涎恶食,亦令心烦,剧则胎动不安。如心肺虚热,或积痰于中,《千金》竹沥汤。若吐甚,胎动不安,烦闷口干,不得眠,又吐涎过多,以致外虽不热,而觉五心烦热,或日间不觉,而夜觉热者,并宜加味竹叶汤。至于娠妇烦躁口干者,缘足太阴脾,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其气通于舌。脏腑气虚,热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烦口干,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用加减参麦汤。
人参 生地 枣仁(去壳,炒研) 远志(甘草水制,去骨各一钱) 当归(酒洗) 白术(土炒各二钱) 麦冬(去心) 条芩 川芎(各八分) 陈皮 炙草(各四分) 竹叶(十四片) 姜 枣煎服。
《千金》竹沥汤 治妊娠子烦。
加味竹叶汤 治妊娠心烦不解,名曰子烦,并治五心烦热。
人参 黄芩(各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半去心) 竹叶五片,粳米一撮
水煎,空心热服。
加损参麦汤 治孕妇心神烦躁,壅热口干。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妇科秘书》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胎产心法》
- 子烦证治《医宗金鉴》
- 子烦《女科秘要》
- 子烦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子烦《评注产科心法》
- 子宫《中医词典》
- 子烦《盘珠集胎产症治》
- 子宫《针灸学》
- 子烦《女科折衷纂要》
- 子宫《人体解剖学》
- 子烦《女科指掌》
- 子宫《组织学与胚胎学》
- 子烦《沈氏女科辑要》
- 子宫《妇产科学》
- 子烦《女科精要》
- 子宫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子烦《竹林女科证治》
- 子宫癌《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子烦《医学心悟》
- 子宫癌、乳癌——屠杀妇女健康的医学《中医之钥》
- 子烦《丹台玉案》
-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子烦《明医指掌》
- 子宫不收《中医词典》
- 子烦《医述》
- 子宫不收《产鉴》
- 子烦《冯氏锦囊秘录》
- 子宫不收《评注产科心法》
- 子烦《女科秘旨》
- 子宫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妇科秘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脉法
- 行经三忌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症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一名子冒)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证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产后脉诀论
- 生化汤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等症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淋症论
- 大小便血论
- 咳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