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

《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时疫之症,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尽矣。何谓来路两条?疫有在天者,有在人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皆从经络而入,或为头痛发热咳嗽,或为颈肿、发颐、大头天行之类,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乡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其见症,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所谓来路两条者此也。

夫在天之疫,从经络而入,宜分寒、热,用辛温、辛凉之药以散邪,如香苏散普济消毒饮之类,俾其从经络入者仍从经络出也。在人之疫,从口鼻而入,宜用芳香之药以解秽,如神术散藿香正气散之类,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入脏腑,渐至潮热谵语,腹满胀痛,是为毒瓦斯归内,非疏通肠胃无由以解其毒,法当下之。其大便自行者,则清之。下后而余热不尽者,亦清之,须令脏腑之邪从大便出也。所谓去路三条者此也。

夫发散、解秽、清中、攻下,共四法耳,而谓治法有五,何也?大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虚受邪,必须以补法驾驭其间,始能收效万全,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古人所用参苏饮人参白虎汤人参败毒散黄龙汤四顺清凉饮,方内有人参当归,其意可想而知矣于前四法中加以补法,乃能左右咸宜,纵横如意,邪气退而元气安、所谓治法五条者此也。熟此五法,而融会贯通,其于治疫也,何难之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心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1. 论疫《医学心悟》
  2. 论宜灸不宜灸并汤沐四肢法《阴证略例》
  3.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疫疹一得》
  4. 论医者宜避疮毒侵袭《疡医大全》
  5.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温热经纬》
  6. 论医者更易良方《外科精要》
  7. 论疫疹因乎气运《疫疹一得》
  8. 论医者胆大心小《疡医大全》
  9. 论疫疹之脉不能表下《温热经纬》
  10. 论医者病家得失《冯氏锦囊秘录》
  11. 论疫疹之脉不宜表下《疫疹一得》
  12. 论衣服门《养生导引秘籍》
  13. 论阴不得有汗《伤寒发微论》
  14. 论一穴有五名《针灸大全》
  15. 论阴疮《外科精义》
  16. 论一穴有四名《针灸大全》
  17. 论阴疮毒似阳疮《疡医大全》
  18. 论一穴有三名《针灸大全》
  19. 论阴户生疮《济阴纲目》
  20. 论一穴有六名《针灸大全》
  21. 论阴户肿痛《济阴纲目》
  22. 论一穴有二名《针灸大全》
  23. 论阴火为心乘土位《质疑录》
  24. 论一名有两穴《针灸大全》
  25. 论阴厥《华佗神方》
  26. 论叶派治温热之误《温病正宗》
  27. 论阴冷《济阴纲目》
  28. 论噎隔反胃《评琴书屋医略》
  29. 论阴脉小便不通《阴证略例》
  30. 论药味所忌《原要论》
  31. 论阴挺下脱《济阴纲目》

《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