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病

《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癖居胁下状如龟,寒热潮时似疟临,

虚实从容衰半止,若送乳痞不须医。

仁斋云:癖者,血膜包水,侧癖胁傍,时时作痛。惟癖能发潮热,生寒热。故疟家中脘多畜黄水,日久而成癖,寒热往来不已者,成此疾也。盖小儿脏腑和平,荣卫和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闭隔,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畅,冷气搏之。结聚而成癖也。钱氏云: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不早治,必成疳。

幼科治癖,轻则木香丸,重者取痞丸,似乎太峻。分予立法,轻则消痞丸主之,如气壮实者,代赭石挨癖丸下之。

按;大概云一小儿,病癖积在左胁下,硬如覆盂,肚大筋青,发热肌瘦,咳嗽自汗,日哺尤甚,牙疳口臭,宜露出血,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病甚笃。大医刘中安,先与沉香海金沙丸一服,下秽物两、三行,次日取塌气丸;十日后随以沉香海金沙丸下之,久服奄气丸。如此五换服至月余,其癖减,百日良愈。近年有此疾获愈者多,故予家秘诀先服消癖丸五日,乃服挨癖丸,以微下之;又服消癖丸十日,又以挨癖丸下之。

《内经》曰:大积大聚,乃可攻也,衰其半而止。如上法治之,待其衰去大半,不可再下;只以消癖丸服之。

消癖丸:治痞在胁下,而黄肌瘦,午后发热似疟者。

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青皮厚朴枳实(麸),半夏砂仁神曲,麦曲,俱炒,各二钱。鳖甲(九肋,醋炙),三钱,三棱(酒煨),莪术(酒),木香,各一钱半。辣挂。干姜(炒),各一钱。黄连,三钱。

同姜炒,丸,如黍米大,服二十丸至五十丸,米饮下。

代赭石挨癖丸:治腹中痞块,或生寒热,或作痛者。

赭石(火炼、醇淬至淬②、研极细末),青皮(去白),莪术(煨),木香(不见火),山棱(煨),辣桂,川大黄,各三钱。巴霜,一钱。

②至淬:忠信堂本作“酥炙”。

除巴霜外,研末,入巴霜再研匀,醋煮面糊丸,麻子大,服五丸,姜汤下。

小儿病疟腹中有痞,发热者连年不已,欲成疳病者,宜用鳖甲猪肚丸主之。

鳖甲猪肚丸

柴胡,一两。黄连,七钱。枳实,木香青皮,各两半。九肋鳖甲、醋炙,一两。大虾嘛、干者一个,炙焦。青蒿、干者,七钱。

用獖猪肚一个,重一斤半者,去脂,将前药末在内。柳木流蒸熟,同捣和丸,麻子大,服二三十丸,人参汤下,食后服。

几小儿奶癖,不必攻治,待至长大,脾胃渐强,自不见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育婴家秘》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1. 癖病《育婴家秘》
  2. 《灸法秘传》
  3. 癖病候《诸病源候论》
  4. 《女科证治准绳》
  5. 癖病伤眼猪肝散《仁术便览》
  6. 《针灸资生经》
  7. 癖不能食《圣济总录》
  8. 《普济方·针灸》
  9. 癖等七种释名论《叶选医衡》
  10. 《普济方·针灸》
  11. 癖方四首《外台秘要》
  12. 《证治准绳·幼科》
  13. 癖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4. 《续名医类案》
  15. 癖候《诸病源候论》
  16. 《医学纲目》
  17. 癖黄《中医词典》
  18. 《中医词典》
  19. 癖黄候《诸病源候论》
  20. 痞症门推法《推拿抉微》
  21. 癖积《千金翼方》
  22. 痞症门《小儿推拿广意》
  23. 癖积《中医词典》
  24. 痞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5. 癖积《续名医类案》
  26. 痞证治《医宗金鉴》
  27. 癖积《古今医案按》
  28. 痞证七条《伤寒贯珠集》
  29. 癖积《推拿抉微》
  30. 痞证表里《伤寒说意》
  31. 癖积疳瘦《卫生宝鉴》

《育婴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