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外气疗法的定义及特点

《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一、定义

气功疗法包括气功自控疗法和气功外气疗法。前者是患者通过自我气功的锻炼而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叫气功自控疗法。

气功外气疗法,又称气功发放外气疗法、发气疗法、运气疗法、发射形气功、导气发功术、超距气功、布气疗法等,古代称之谓“布气”,是指练功有素者发放外气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医者经过练气、导气(运气)、发功等方法的锻炼,使内气充实,气脉运行周遍全身,并能通过一定的发功手法将真气发放到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或部位上,起到激

发经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补虚泻实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布气”一词在古代大致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宇宙敷布真气给予人和万物,《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五运终天,布气真灵。”一是指自己用意念在体内运气练功的一种方法,《道藏精华灵·西山群仙会真记》说:“正坐升气,气满四方,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也。”另一种就是指练气功有素者,可以内气外放,布气于人治疗疾病。古代在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如《晋书·方技传》中说:“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谓之布气。”

推拿和针刺重视“力”对机体的刺激和调整作用。而气功外气疗法则重视“气”的激发和调整作用。其发功的手法通常是在不接触患者躯体的情况下发放外气的。推拿或针刺手法之“力”与发放外气手法之“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现代称之为“气功推拿”或“气功针刺”。

二、特点

(一)气调。气功外气疗法是以医者之气来调整患者的气机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为其主要特点。人体患病,主要是正邪两方面的问题。正气方面则有正气不足(虚)、紊乱、阻滞等;邪气方面则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秽等。医者既可以运用气功外气疗法发气给患者,来补其正气之不足,疏通、调整其气机,使之恢复正常;也可以通过发放外气导引的方法将邪气驱出。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有的病人某部疼痛,但经化验、仪器检查却找不出原因,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外气测试则可发现该处有明显的气机阻滞现象,用发放外气导引疏通经络后,症状立即消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发气方法多样。气功外气疗法的发气部位、手法很多。如一般常用的以手掌或手指发气,也可以用眼睛及天目、膻中、丹田、涌泉等穴位发气。这多种多样的发气部位和方法,为治疗疾病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可以因人、因病辨证施功,所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超距发气。推拿、针刺、理疗、手术等都要接触人体才能发挥其作用,而气功外气疗法则可以离开躯体发气治疗,甚或在一定的距离发气为人治病。

(四)练功有素。《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人气,活人皆有之;布气,人人皆可习。但发放外气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必须是练功有素者。正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所说“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方能布气为他人攻病。

(五)治疗范围广泛。因为人之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骨组织的功能,无不与气的营养、推动有关,故人有气者生,无气者死。人患的病,无不与气有关。所以气功外气疗法,通过调气可以使许多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痊愈或改善症状,这就是气功适应范围广泛的根本原因。

(六)疗效好,无副作用。气功外气疗法,不需要任何设施和医疗器械,对某些由“气”所致的疾病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某些疑难病症,也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诊断和发气方法正确,没有发现有不良的副作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气功外气疗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1. 外气疗法的定义及特点《气功外气疗法》
  2. 外-裴氏反应《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3. 外气疗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气功外气疗法》
  4. 外膜《组织学与胚胎学》
  5. 外气疗法的渊源及发展《气功外气疗法》
  6. 外命《中医词典》
  7. 外气疗法的作用及治疗原则《气功外气疗法》
  8. 外泌汗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9. 外气疗法与推拿针灸的关系《气功外气疗法》
  10. 外鹿髓丸《韩氏医通》
  11. 外气效应实验研究论文选《气功外气疗法》
  12. 外漏《中医词典》
  13. 外气诊断《气功外气疗法》
  14. 外陵《针灸学》
  15. 外丘《针灸大成》
  16. 外陵《中医词典》
  17. 外丘《中医词典》
  18. 外陵《针灸大成》
  19. 外丘《针灸学》
  20. 外廉《中医词典》
  21. 外取《中医词典》
  22. 外牢推至大陵位《幼科推拿秘书》
  23. 外取《女科证治准绳》
  24. 外劳宫《针灸学》
  25. 外热《中医词典》
  26. 外劳宫《中医词典》
  27. 外热内寒《中医词典》
  28. 外劳宫《手穴手纹诊治》
  29.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证治准绳·类方》
  30.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普通外科学》
  31.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医学纲目》